编者按:本周,公募基金的一季报披露完毕,从表面看,随着市场一季度的小幅回暖,公募基金也是一派祥和,总体规模突破9万亿,榜首的天弘基金更是突破了万亿大关;但仔细梳理繁荣背后的逻辑,或许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如果扯掉货币基金这块遮羞布,再剔除掉新发基金帮忙资金的因素,实际上公募基金的整体规模是缩水的;同理,剔除掉因傍上马云早已鸡犬升天的天弘和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工银瑞信外,多数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实际也是处在下降通道上的,只是速度快慢而已。当然,如果再考虑如今严查委外资金的大背景,或许上半年底时公募规模还将进一步萎缩。
如是背景下,《红周刊》记者带您探寻虚假繁荣表象背后的本源,从4个角度揭示基金一季报中新涌现的问题点,供投资者参考抉择!
一季报难成遮羞布?银河旗下多只基金“道歉”
■本刊记者 张桔
随着内地公募基金一季报的披露落幕,基金首季度的操作路径完整曝光,基民在关注明星基金新买了哪些股票的同时,也聚焦绩差基金的操盘轨迹。
于是,每次基金季报发布的时刻,绩差基金操盘手们纷纷“道歉”成为一道奇葩的风景。2017年一季报,根据《红周刊》记者的不完全统计,银河基金成为道歉频次最多的基金公司,操盘手们诚恳的态度或许会换来基民们的谅解。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确有昔日风光无限的明星基金如今成绩惨淡,但操盘手在季报中嘴硬强撑,拒绝认错。
银河基金集体“认错”?
梳理公募基金一季报,银河旗下基金的大面积“道歉”还是令人吃惊不已!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表明,总部位于上海的银河基金实力居于内地基金公司中游,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该公司旗下的基金资产规模约为547亿,在纳入排名统计的115家基金公司中,银河基金只排在了第43位,权益类基金占比约为一半。
这样一家原本默默无闻的基金公司,如今却以一种“奇葩”的方式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多只权益类基金疑似集体“认错”。银河智联主题的一季报显示,基金经理神玉飞表示,基金相对排名靠后,不是很理想。总结存在以下几点教训:1行业配置出现了偏差,重点配置的一些板块基本面出现了大幅恶化,而错过了一些基本面向好的板块配置;2个股配置在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的钝化,配置效率不高,虽然一季度重仓个股没有出现大幅下跌,但也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合的有效仓位,这也是一季度基金净值平平的原因。
季报披露,该基金首个季度上涨了1.87%,但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70%。无独有偶,银河基金旗下最为资深的基金经理钱睿南同样在季报中有着深刻的“反思”。银河服务混合的季报总结中如是表示,基于对市场下跌空间不大可能先抑后扬的判断,一季度股票仓位有所提高,但是对行业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家电、食品饮料等领先行业基本没有参与,重仓的医药、化工、汽车等一季度表现并不突出,同时对于市值较大的行业龙头参与较少,配置的股票在行业内表现也不突出,综合因素叠加导致一季度业绩不理想。
不过有趣的是,银河服务混合当季度净值增长率实际上是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数据显示,该基金首季净值收益率为2.20%,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87%,看来身为投资总监的钱睿南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啊!
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银河基金旗下如今唯一的股票型基金银河康乐身上。基金经理王海华在季报总结中表示,其在一季度的操作不是特别理想,由于对于长期资金压力的预期,从而在整体仓位上一直相对保守,一直处于中等的仓位水平。而在个股布局上由于较为偏向医药和传媒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表现一季度相对低迷,加上低估值的家电等领域参与的不多,且由于基金规模等原因,调仓的灵活度相对较低,故一季度的表现相对一般。
昔日明星今朝沉沦仍嘴硬?
相比银河系基金的“坦荡”,部分昔日公募明星一季度产品净值以下跌收场,但在季报总结中的态度值得玩味。
华宝兴业基金的楼鸿强目前操盘服务优选和万物互联两只基金,其当年操盘服务优选一度非常接近冠军宝座,一战成名后,楼鸿强在基金圈内也赢得了“强哥”的美誉。但2017年一季度,华宝兴业服务优选的净值增长率为-2.41%,万物互联的净值增长率为-1.66%,两者均跑输了各自的业绩比较基准。
在季报总结中,实际楼鸿强做出了完全一样的表述:基金此前持仓与市场热点重合度较差,持有高估值弹性品种较多,调仓不够及时,影响了业绩表现;受限于契约投资风格范围要求,基金在周期板块和消费板块的配置较少,积极布局医药服务、一路一带、新能源汽车、电子等子行业,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样的基金经理,或许问题如出一辙吧!
相比之下,昔日明星基金嘉实服务增值如今的操盘手则直面“短板”,基金经理焦云表示,一季度基金在低估值板块配置较少,而油气板块超配,不仅错失收益,而且组合出现了亏损,二季度将对于行业景气度的分析更加谨慎。季报显示,报告期该基金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60%,其在嘉实众多的权益类基金中已经垫底。
而一季度业绩长期垫底的金鹰核心资源,其基金经理似乎不想纠正其过分青睐次新股的操作行为,拒绝“认错道歉”。基金经理在季报总结中如是表示,本来在低市盈率发行制度下,很多细分行业小龙头公司在登陆资本市场后与其他公司相比具有市值洼地的优势,但这些个股自身的行业属性和增长属性容易被市场忽视,市场情绪对这些个股的股价影响极大。
如是看来,基金经理似有理屈词穷之嫌!
综上所述,关注道歉与否这一容易忽视的细节,或许会让投资者决定手中基金的去留。
*ST股魅影频现 新华基金一季报重仓股惹争议
■本刊记者 张桔
4月的最后一周,内地公募基金的一季报披露完毕,从基金重仓股来看,贵州茅台一举超越中国平安升至首位,343只公募基金持有总市值达到131.58亿元,从而助力股价(前复权)近期突破400元大关;与此同时,格力电器、中国平安毫无悬念地排进了重仓股的前三位。
纵观公募一季报揭露的重仓股,传统的价值型蓝筹股仍然是公募基金的标配,这些保险系数甚高的股票至少确保基民不会为基金经理“减分”。但也有基金公司独辟蹊径,投资一些冷门甚至是连年亏损的股票。《红周刊》记者发现,第一季度新出现某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权益类基金重仓股中浮现*ST股的身影,所为何故呢?
众所周知,ST股是公司经营连续两年亏损,所以被特别处理;而*ST股则是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已经遭到退市预警,用基民的钱去博这种类型的股票是否合适呢?
新华基金浮现问号
这家遭到质疑的基金公司是总部位于北京的新华基金。新华基金一季报显示,旗下多只基金当季的十大重仓股中浮现出*ST股的身影。
具体说来,新华鑫动力的十大重仓股中有*ST八钢和*ST金瑞,新华优选分红十大重仓股中有*ST钱江,新华泛资源优选中有*ST八钢,新华优选消费同样持有*ST八钢,新华万银多元策略持有*ST八钢,新华积极价值持有*ST金瑞,新华鑫益持有*ST八钢,新华鑫盛持有*ST八钢,新华灵活主题的第二大重仓股为*ST金瑞。
综合统计,*ST八钢最受新华系基金欢迎,一季报中6次出现在该公司旗下不同权益类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其次是*ST金瑞,该股的身影总共3次闪现;另外,*ST钱江也是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在6只持有*ST八钢的基金中,该股甚至是新华鑫动力和新华万银多元策略的头号重仓股,足见基金经理对该股青睐有加。
记者采访获悉,实际上多数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投资ST股有着严格的风控要求,最严的基金公司甚至要求基金经理一律不许配置ST股,*ST股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多数基金公司则要求基金经理对打算配置的ST股要写报告递交投委会定夺,而对持仓中因种种原因已经被ST了的股票要求只卖不买。
同时,根据《红周刊》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沪深两市*ST股票总共约有60只,但从十大流通股股东来看,在已披露2017年上市公司首季季报的这类股票中,公募基金出现的次数微乎其微,例如*ST东数中出现了长信量化先锋的名字,*ST青松中出现了金鹰稳健成长的名字,*ST郑煤中出现了长信金利趋势的名字。但相比新华基金而言,其余基金公司的偶尔露峥嵘似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赌”摘帽行情利大于弊?
那么,新华系基金为何会频频出手*ST股呢?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ST八钢已经披露完毕2017年首季季报。
该公司一季报显示,新华行业轮换、新华泛资源优势、新华趋势领航均是在今年第一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分别排在第三、第六和第十位。4月24日晚间,公司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16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710.32万元,上年同期则是亏损了25.09亿元,成功地实现了扭亏为盈。
于是,新华系基金首季度布局*ST八钢的原因真相大白,原来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联手布局公司年报过后的扭亏摘帽行情。某券商研报表示,2016年时,申请摘帽一周后平均超额收益率为8.27%。通过布局龙头股,一周内平均可获得超过10%的超额收益率。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判断,新华系基金所布局的另外两只*ST股的情况可能也类似。*ST八钢过去一直有过重组保壳的传闻但未成行,作为宝钢集团旗下的一块资产,集团“放任”其业绩继续摆烂并最终退市的可能性不大。而新华系基金或许正是“提前”知晓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而联手建仓。
从二级市场股价走势看,该股今年一季度的区间段涨幅约有30%。综合《红周刊》记者的采访,基金圈中对此的观点分为两派:一派观点认为一家基金公司多只基金“赌”摘帽行情似有内幕 交易之嫌,因为公募不太可能会承受重仓股业绩续亏退市,必然是提前了解到相关信息;另一派表示就算是通过投研平台正规分析出来的股票,公募也不应该冒哪怕百分之一的风险,更别提同一公司多只基金联手布局,一旦失败,公司只能自己买单。这种投资模式从点到面的发散,有可能会引发基金投资者对这家基金公司整体投资模式的审视,从而有可能会出于安全的考虑结束在这家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博对了*ST八钢的扭亏摘帽,新华系权益类基金今年整体的业绩依然乏善可陈,以两只将*ST八钢列为头号重仓股的新华系基金为例,他们在同类型基金的排名迄今都在千名开外,这或许值得相关基金的操盘手们长加思索!■
重仓配置银行股 海富通风格优势所为何故?
■本刊记者 李健
刚刚披露结束的一季报显示,海富通风格优势这只老牌基金以另类的方式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十大重仓股中竟然有7只银行股。令人不解的是,海富通风格优势在季报中提到看好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等主题机会,但最终季报中显示的是重配了银行股。
“迷恋”银行步步加仓
分季度的季报显示,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海富通风格优势开始爱上银行股,逐季增加重仓股中银行股的只数。去年半年报时,该基金重仓中未有一只银行股,但三季报中出现了3只银行股,四季报中这一数字增至6只,到今年一季报时已经达到了7只。
以2016年二季度为例,该基金没有任何金融仓位。2016年二季度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0.66%,业绩比较基准为-1.22%。彼时,基金经理对2016年三季度的看法为:“对三季度行情相对乐观,本基金在三季度的操作将以自下而上精选优质成长股为主、以热点行业主题投资波段操作为辅,注重主题热点和板块轮动,寻找在新兴成长行业和拐点复苏行业中的投资机会。”
但在三季报公布后,我们却发现其中出现了3只银行股的身影。数据显示,该基金当季的持仓中,金融业占比从0变为17.58%。第一大重仓股是兴业银行,占比4.20%,另外还有北京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持有3.19%和3.11%。在经过此番大幅调仓后,该基金的的业绩反而跑输了比较基准,净值增长率为-6.34%,比较基准为0.63%。
虽然当季度出现亏损,但2016年三季度上证指数上涨4.37%,创业板下跌了8.68%,配置大盘蓝筹的方向没有问题。而基金经理也在季报中表示:“净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本基金没有及时回避市场内的结构性风险。”
此后,该基金在银行股上的配置越来越重,持股数量从6只提高到7只,仓位也由18.85%提高到了2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周刊记者发现,基金经理施敏佳同时还管理了海富通国策导向基金,但今年一季度重仓股中却没有任何一只银行股。从两只基金的业绩对比来看,国策导向去年以来的业绩明显好过风格优势。
深层原因令人费解
那么,为什么基金经理在海富通风格优势中配置了如此高比例的银行股?红周刊记者发现,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长期差强人意,2014年、2015年、2016年始终跑输沪深300。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基金经理对市场判断较为谨慎,可能觉得二级市场缺乏机会,但苦于基金仓位的要求,于是选择了重配银行股这条中庸之路,在实在缺乏机会时还可以作为底仓打新。
然而,在2017年首季重配银行后,该基金的业绩也是泛泛而已。数据显示,该基金今年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2.3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59%。而银行股在2016年三季度至今的表现并不突出。但该基金在近几季季报中提到配置的方向颇为雷同:1.受益于稳定经济增长的行业和股票;2.业绩增长和估值相匹配的成长类行业和股票,但最终没有充分体现在季报重仓股名单之中。
北京某家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银行股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具有护盘的作用。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盘发力上冲,周期股受益于去产能的深化,业绩回暖,股价上涨;中游行业如重卡、叉车等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些才是兼顾稳健和收益的优选标的。■
一季报曝光清盘危机 华富四只基金命悬一线?
■本刊记者 李健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公募基金一季度成绩单中,华富基金旗下共有4只基金迫近清盘线,包括华富策略精选、华富诚鑫灵活、华富永鑫灵活、华富益鑫灵活。2015年二季度以来,华富策略精选连续8个季度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至今仍在清盘线下徘徊。
清盘线下的隐忧
红周刊记者查阅相关基金的一季报,东吴新经济的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表述:“本报告期内,因赎回等原因,本基金在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持续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已上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正在拟定相关应对方案。”
与东吴新经济类似的还有华富策略精选、海富通内需热点、诺德灵活配置、诺德中小盘等。
对公募基金来说,基金法中规定了非发起式权益类基金的清盘条件,第四十一条办法为:在六十个交易日内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基金经理在经过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终止。
华富益鑫灵活则属于未满足第二条标准,该基金在一季报中表述:“从2016年9月27日起至2017年3月31日,本基金基金资产净值存在连续六十个工作日不满二百人的情形,至2017年3月31日本基金持有人数仍不满二百人。”而华富旗下的华富诚鑫灵活、益鑫灵活和永鑫灵活三只基金也宣告了类似的情况。
通常,清盘危机与业绩不佳有关。以华富策略精选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08年12月24日,在成立将近八年半的时间中经历了八位基金经理,业绩最好的刘文正任职总回报是156.29%,在102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相对靠前,位列第20名。而翁海波从2015年12月25日接手,在之后的2016年一季度录得回报为-10.82%,2017年一季度,该基金在754只基金中排在了617位。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2016年年报中曝光出的基金重仓股表现不佳或许是今年一季度排名靠后的直接原因。数据显示,年报中有3只重仓股跌幅较深,其中下跌最多的是洲际油气,下跌18.64%,金盾股份和宝莫股份也分别下跌了16.13%和12.52%。
有趣的是,该基金在今年一季度进行了较大规模地调仓,重仓股中加入了三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个股,分别是兰太实业、兴发集团和湖南海利,而这三只股票在今年一季度涨幅都录得负值。
面对危机如何应对?
从2015年二季度开始,华富策略精选的基金规模一直低于5000万,至今已经长达8个季度。无独有偶,东吴新经济的规模也从2015年二季度开始下滑,从之前的超过2亿元骤减至8107万,到2016年一季度更降到5000万以下,在2016年一、二、四和今年一季度都在5000万以下。
仍然聚焦东吴新经济,该基金成立于2009年12月31日,成立迄今先后经历过五任基金经理,在前四任经理的管理下,基金在同类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三分之一。转折点出现在现任基金经理徐嶒身上,此君在操盘该基金的期间内,业绩回报和业绩比较基准的差值为-15.53%,在455只同类产品中排在了第311位。而徐嶒接手基金的时间是2015年5月29日,在2015年三季度时,基金规模开始低于5000万。随后,东吴新经济的业绩回报屡次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而基金规模也只有2016年三季度超过5000万。
上海某券商的基金分析师认为,多只基金在2015年二季度左右爆发清盘危机,主要由于2015年6月份发生了股灾,所有基金的赎回压力都很重。但更主要的是,东吴新经济和华富策略精选后期的业绩表现不佳。虽然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会加大营销力度,但渠道力推也需要有业绩支撑,不然投资者很难买账。
至于如何处理长期清盘线附近徘徊的基金,有基金分析师告诉记者,实际上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基金公司会在日期临近的敏感时候出手自救,当然近来被迫转型的例子也很多,甚至主动清盘的基金同样已不是新闻。针对身处危机中的基金,投资者们还需擦亮眼睛,自己甄别!■
证券市场红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公募基金一季报“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