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14日讯(记者 贾楚航) 中国白酒以文化赢得世界,但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中,欧洲的烈性酒占有明显优势,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占有率仅为0.76%。近年来,很多中国酒企都开始布局国际市场,但目前总体出口规模有限。如今,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等重大利好影响下,中国白酒业国际化迎来新机遇。
8月10日,晶莹国际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暨中国白酒有限公司并购重组新闻发布会举行。在发布会上,中国白酒有限公司董事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陈韩晓营披露公司重组并购IPO战略规划,表示将深耕中国白酒产业,助力中国白酒产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为中国白酒‘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白酒有限公司执行主席吴国良认为,白酒作为中国文化中最独特、最鲜明的符号之一,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友好往来、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目前已经投资收购了6家国内的酒类优秀渠道商,分布在烟台、杭州等地。”该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拓展事业部高级总裁赵平野介绍说,根据公司规划,未来两年,还将继续收购投资国内优秀的酒类商家,最终建立一个有375家全资销售子公司的网络,并将根据进展,择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横跨蒸馏酒、葡萄酒和含酒精饮料三大品类的酒类企业,中国白酒有限公司通过储备奇缺资源:调味酒和老酒,并采集百家酿酒技艺的精华,成就了独特的酱香风味。
中国白酒行业的40年,经历了起伏的发展历程。产量上看,1978年,全国白酒总产量143.74万吨,到2017年白酒总量1198.06万千升,是1978年809%,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也是中国白酒行业走上持续快速发展之路的起点。白酒产业还带动了农业、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安排40余万劳动力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2017年白酒行业实现了5600亿元的销售额,利润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行业利润率达到18.18%。而在十年前的2008年,行业利润率是12.88%,可见白酒行业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长。对此,一些券商的行业分析人员认为,进入2018年以后,中国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茅台、五粮液等大品牌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伴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多,白酒的消费群体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越发密切,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和产业合作、文化合作的进程,为中国白酒有限公司的战略布局提供发展契机,以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活名片,加快推动白酒产业“走出去”。
就目前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来看,中国白酒的市场占有率与中国白酒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相比,存在着明显落差。
“中国白酒业要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竞争的大格局中,必须输出中国白酒文化价值观,即分享快乐,传达感情,同时要注重引导。面对文化差异好市场竞争,中国白酒行业需要合作竞争、整体出海。”陈韩晓营透露,未来中国的白酒产业有望通过产业对接、文化共荣、投资融等,融入到全球市场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抢搭“一带一路”快车,中国白酒开拓国际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