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阮周围)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贺龙故居对面,是桑植烈士陵园,这里依山傍水,鸟瞰全城。整个烈士陵园的主体建筑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展览馆、烈士墓区、陵园广场、无名烈士墓等。在烈士墓区,贺英的衣冠冢安置于此。清明时节,当地学生、干部、群众都会自发前往祭拜,凭吊这位英勇的女游击队长,对她表示怀念和敬仰。
“贺家满门忠烈,桑植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桑植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谷志锦说。
贺英,女,1886年出生,湖南省桑植县人,是贺龙的大姐。1906年,贺英和丈夫组建起一支反抗反动恶势力的地方武装,为民申冤。1922年,丈夫被杀害后,她接过丈夫手中的枪,率领地方群众武装,杀豪绅、打土匪、救穷人,开始更加顽强的斗争。1926年夏,她联合地方武装,支持贺龙部队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大革命失败后,她来到武汉贺龙部队,接触了周逸群等共产党员。她叮嘱贺龙,要警惕蒋介石、汪精卫这些人。她回到桑植不久,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追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8月,南昌起义爆发后,敌人对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的老家洪家关进行“围剿”,杀人烧屋,无恶不作。在敌人重兵“围剿”中,贺英指挥她的地方武装坚持斗争。中共湘西特委建立后,派人到湘西北地区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年关起义,建立了有贺英等部参加的600余人的农民武装,于1927年12月14日发动起义,攻占桑植县城,后因国民党军反扑,起义武装撤离县城,转入农村分散活动。
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等受中共中央指派回到湘鄂西开展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贺英得信后,将自己掌握的近千人的群众武装交给贺龙、周逸群等,自己也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和桑植起义,为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同年7月,贺龙率领工农革命军前往石门、澧县、松滋一带打游击,桑植只留下游击队坚持斗争。主力部队一走,地方还乡团、土豪劣绅纷纷反攻倒算,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军家属。贺英率部活动在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桑植、鹤峰一带,联系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配合贺龙率领的主力部队转战湘西。
同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石门受挫,贺锦斋等重要骨干战死沙场,贺龙率部退到桑鹤边界休整,处境十分艰难。由于粮弹缺乏,部队处境十分困难,许多战士身体浮肿,伤病员缺医少药。贺英在战斗中几次负伤,但她得知工农革命军被困深山的消息后,亲自带领游击队打土豪,筹粮款,千方百计把缴获的银元、布匹、棉花、腊肉、粮食等物资,用骡马和人力运往深山,送给工农革命军,支援主力部队,使工农革命军得到补充,熬过难关。贺龙多次说,1928年那次石门失败转到鹤峰大山里的时候,若没有我大姐的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1929年10月,红军在庄耳坪战斗失利,她率游击队去战地做善后工作。1930年春,贺龙率红军主力东下洪湖,她率游击队留在湘鄂边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坚持游击战争。1932年反“围剿”战斗中,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四面包围根据地,贺英率部苦苦坚持。1933年5月5日深夜,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敌军重兵包围,贺英率部英勇作战,掩护同志们突围,不幸多处负伤,壮烈牺牲。
“贺英是贺龙闹革命的坚强后盾,他们二人姐弟情深,她是第一个把部队交给贺龙、交给党的人。贺英倾尽家产支持革命,她有一碗米、一尺布也要交给红军,洒尽最后一滴鲜血也是为了保卫苏区。她是红色根据地的扞卫者,贺龙在外闹革命,她在内守护根据地,保卫红色政权,在湘鄂西地区声望很高。利剑能挡百万师,她在巩固、保卫根据地方面起了主导作用。”桑植县党史研究工作者向佐柏说。
段德昌:
常胜将军
勇无敌
据新华社电 (记者史卫燕)在洞庭湖腹地的湖南省南县,绿树成荫,荷花飘香,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就坐落于县城西头的德昌公园博物馆内。
段德昌,1904年8月出生于湖南南洲(今南县)九都山九屋厂。1922年入长沙雅各中学读书,参与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行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和何长工一起在华容创办新华中学,传播进步思想。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和进步青年发起组织“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经常到县城沿河码头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货,严惩奸商。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广州,先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6月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政治部工作,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段德昌在南县、华容、石首、公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曾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领导该县年关暴动。曾介绍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1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6月起段德昌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率部在监利、沔阳交界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1930年2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第2军团第6军政治委员、军长,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赤色警卫队总队长,参与创建及巩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
1931年4月段德昌任红3军(红2军团改编)第9师师长,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取得三官殿、沙岗、普济观、郝穴、汪家桥、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被湘鄂西苏区军民誉为“常胜将军”。
是年秋,在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下,红3军被迫离开洪湖苏区。他率9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转战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
1933年5月,段德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为其亲属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如今,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占地8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1500多平方米。陈列馆由“立志救国的南洲少年”“投身革命的青年才俊”“洪湖苏区的杰出将领”“能征善战的常胜将军”“英名永存的时代楷模”等部分组成,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说明、实物陈列、影视播放、雕塑场景展示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了段德昌浴血奋战、顽强斗争的一生。每逢重要节日,当地各界人士、社会团体等自发齐集公园,向段德昌铜像和纪念碑鞠躬献花,缅怀先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贺英:利剑能挡百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