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中国对美加征关税的举动进行了强硬反击。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中方对美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于23日(今日)12:01正式实施。
商务部强势回应美国单边主义行径
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听证会,正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美国业界代表的抗议声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旨在“听取民意”的听证会,被指只是在走过场。
继首轮34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生效后,第二轮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的决定,将自今日(8月23日)起正式生效。此前,超过九成参加该轮听证会的代表,均表达了反对关税的立场。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听证会之后,仅象征性地微调了最终清单。
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商务部今日回应称,“美方一意孤行,于8月23日在301调查项下对自中国进口的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明显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不得不继续作出必要回击。同时,为扞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扞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将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就此征税措施提起诉讼。”

有意思的是,在持续6个工作日的听证会中,来自箱包、服装、食品加工、半导体等61位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出席,其中有55位代表反对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截至目前,美国贸易政策代表办公室已收到2039份证词,多数反对加征关税。美方将征询公共意见的期限从8月30日延期至9月5日。这显示美国国内对于其单边主义的做法也是十分反对。
“退群”给世界带来新的风险和危害
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仅4天就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曾多次抨击TPP“摧毁了美国的制造业”,表示当选后不再签署大型区域贸易协定。
同年6月,美国政府又称《巴黎协定》让美国处于不利位置,旋即宣布退出,并要求着手谈判缔结有利于美国的新协定。《巴黎协定》是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份全球减排协定,目标是通过限制碳排放来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作为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之一,美国的退出严重削弱其他国家为此作出的不懈努力。
4个月后,拖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5亿美元会费长达6年时间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再次搬出强盗逻辑,非但没有补缴会费,反而正式宣布退出该组织。在1984年,美国曾退出过该组织,于2003年重新加入。
2017年12月,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妮基·黑莉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尚未签署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定进程。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称,这一契约有可能破坏美国的主权,“美国的移民政策能且只能由自己决定”。目前,移民问题已成为全球现象,需要各国有效应对,而强化多边主义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最佳选择。第七十二届联大主席莱恰克发表声明对美国的退出表示遗憾,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本来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有关缔约进程取得成功。
今年5月,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向国际社会丢下一枚“重磅炸弹”。美国总统特朗普称,2015年签署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是“一个糟糕的不公平协议,根本就不该签署”。国际社会则普遍认为,该协议确保了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严格的监督核查制度也发挥了应有作用。此前,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再证实伊朗履行了全面协议义务,多国领导人也多次劝说,都没能阻止美国退出这一国际协议,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对中东和平造成新的威胁,并令美国同其他一些国家的关系出现更大裂痕。
此外,美国宣布从6月1日起开始对进口自欧盟、加拿大与墨西哥的钢、铝分别征收25%及10%的关税。在前不久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后,美国方面出尔反尔,拒绝承认峰会签署的联合宣言。
有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在贸易、环保和军事领域一次次挥舞单边主义大棒,正在对多边主义造成一次次“撕裂”和“颠覆”。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不断从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中抽身,逃避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幻想只享利益、不担责任的外交霸权主义行径,换来的只能是对美国形象的巨大透支。
在经济上,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正遭受严峻挑战。过去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针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挑起了贸易争端,并屡屡以关税措施为大棒发出威胁。华盛顿在贸易问题上的好战姿态,不仅伤及双边层面的正常经贸关系,也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隐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6月份警告说,笼罩世界经济的乌云正越来越多,其中最大、最重的乌云是那些挑战常规贸易开展方式、多边机构运行方式的做法。在同一场合,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说得更直白,称美国政府的关税措施让“多边主义处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阶段”。
跨境中小企业
如何在新一轮中美贸易战中自保?
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正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危害,但“贸易战”已经打响,结果无法挽回。对于那些涉足跨境业务的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如何在新一轮中美贸易战中实现自保呢?对此,阿里巴巴国际站联席总经理张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境B2B电商平台,上面承载了来自全国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卖家,他们在应对中美贸易战中的经验确实可以为许多跨境中小企业提供借鉴。
张阔说,中美“贸易战”开始,对于谁可能影响更大,我们的一个分析是,如果这个企业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越稳定,突然加了一个很大的变量,让利润减少15%-25%,肯定对于这部分企业影响最大。如果是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主在中国做生意,会发现一大部分生意利润要减少15%-25%,无论如何要对董事会有交代。
有个例子,郭台铭在贸易战第一时间到美国去开厂,同时川普也留了后门。虽然有“贸易战”,但有“白名单”,大企业可以去谈,可以加入白名单里。郭台铭到美国,川普和他一起合影,给的税收政策几乎是一个礼拜之内搞完的。我们当时看几乎是“中国速度”,我们当年吸引外资时有这个速度,和当年我们吸引外资一样。
张阔坦言,“我们现在没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只看短期18个月内发生的事。从全世界范围来讲,这次危机和2008年不太一样。2008年金融危机大家都没钱了,都破产了,银行杠杆都去光了。于是所有人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需求端开始萎缩。美国买家们也没钱了,消费者不花钱了。”
现在情况是美国GDP在涨,从阿里国际站大的询盘,还有需求体量来讲,需求端并没有降低。如果基于美国来讲,美国是个空心型国家,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把大量生产和工厂放到海外,空心突然之间变实心也不太可能。本身需求侧并没有下降,还是在持续增长,全球范围内谁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以中国过去十几年发展,就是在生产制造这一侧比较强,“世界工厂”的地位一天之内瓦解,别人能把我们所有的生产能力都具备,这也是有挑战的。
“贸易战”两边的商人还是继续要做生意,美国有这个需求,中国有这个能力,双方之间无非在原来基础上成本变高了。大家在一起怎么同舟共济,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中小企业原来只能挣一两分钱的血汗工厂,利益非常薄,没有任何的知识产权,没有任何设计能力厂家,肯定利润进一步挤压。而非常多本身有生产制造能力,同时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能力,有设计能力,平台可以赋能到海外市场能力。这类商家在这个环境里还会脱颖而出。谁能长大,我们就帮它快速长大。谁本身带来的附加值非常小,在这个大环境下受影响很正常,总有可以代替的,比如越南的工厂就能代替这些企业。
面对贸易战本身,恒大研究院任泽平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任泽平说,“对于中美双方如此快速、如此强硬、如此大规模开打贸易战,一开始超出了国内外媒体和市场的预期。直到最近,市场开始正视并接受现实,持久战、放弃幻想之类的理性观点开始逐步被认可,呼唤加快改革应对的积极声音渐起。”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贸易战,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网络、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方位综合实力较量。美国积累起贸易(对华摩擦的五大方面)、货币金融汇率(对日本)、资源战(对欧洲)的多维打击经验和手段。初步判断,贸易战之后可能是汇率金融战。那么,中方如何应对呢?
任泽平给出了四点建议,1、联合东盟、南美、非洲与“一带一路”国家,与欧盟、日韩积极开展双边合作和自贸区谈判,寻求WTO等国际协调机制,避免贸易战升级扩大。
2、从大萧条贸易战、日美贸易战等来看:贸易战一旦开打,注定两败俱伤;如果一方提高关税,另一方不提高,受损更大,所以必须以战止战,这就是囚徒困境;从大萧条贸易战看,越早退出金本位、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国家越早经济复苏,所以汇率贬值、减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应对贸易战外部冲击的较好手段。
3、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
4、在此次中美贸易战之前,国内存在一些过度膨胀和过度自信的思潮。中美贸易战无异于最好的清醒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关键核心技术、军事实力等领域跟美国的巨大差距,中国新经济繁荣大部分是基于科技应用但是基础技术研发存在明显短板,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学习,必须继续保持韬光养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从这个意义上,此次中美贸易战未必是坏事,转危为机,化压力为动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中国对美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跨境中小企业如何应对?你需要听听这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