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坏消息:
在今年2月达到高点后,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即逐步回落,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已出现“六连降”。短期内,收益被认为仍难有较大幅度回升。
通俗点来说,就是银行理财的收益在走下坡路了,到手的收益或越来越少。
但奇怪的是,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却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买银行理财产品了。
表面上看上去不太合情理,但背后也有原因的。
1
“投资最重要的是不要赔本,最后的重点还是不要赔本。”——格雷尔姆
不仅网上,我身边也有许多人说,“收益是比之前低了,但是安全啊,你看股市跌的,再加上之前P2P暴雷潮,还是买点银行理财,货币基金踏实。”
看来,理财产品是否安全,是许多投资者考虑的首要因素。股神巴菲特,也把保证本金安全作为投资的第一条准则。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证本金安全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不要亏损,或者说,减少亏损的风险。
银行理财,在许多人看来,就具备这样的特质。
虽然4月份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已经开始做出了调整。
比如,将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从5万元降至1万元;保本理财及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占比在逐渐下降……
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理财市场上封闭式预期收益类产品依然占绝大多数,收益达标率在95%以上,亏损的概率几乎为零。
再加上股市跌跌不休,P2P暴雷不断,大家都有点慌,许多人投资不再把收益放在第一位了,而是想要力求本金安全。
相对来说,比较稳健,收益也可以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又吃香了。
2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
今年以来,不少银行在推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它不是银行存款,可根据资管新规的规定,却是按照存款来管理的。
以此看来,结构性存款不是银行理财产品。
但别忘了,按照存款来管理就纳入了存款保险范畴,即存款人在单家银行将有50万的保障。
结构性存款会把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本金拿去投资银行存款,小部分用于投资外汇、黄金、指数等其他金融衍生品。
由此可知,结构性存款本金部分风险很小,只有金融衍生品这一块,存在收益风险。
目前,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很多,大家尽量选择收益高的购买就可以。
比如,1个月期利率最高的是民生银行跟广发银行,为3.9%;而1年期利率高的是南京银行,为4.75%。
如果还是害怕收益风险,那么也可以选择银行类货基产品。
之前也跟大家提过,银行类货基产品,其实是一种现金管理类产品。
这类产品认购起点基本上是5万元起,但是可以显示七日年化收益,比余额宝等宝宝类货币基金的收益要高,目前多在3.5%左右。
最为关键的是,银行类货基产品申赎没有门槛,流动性很强。
从这一点来看,银行的类货基产品还是值得购买的。
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收益六连跌,银行理财还有“钱”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