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8月29日讯(记者黄峰)近日,从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传来喜报,《黄河报》5件作品获得2017年度(第35届)河南新闻奖,其中由本报记者黄峰、都潇潇采写的《千里送清流 黄河润雄安》获得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另有4件作品获得不同奖项。这是该报连续4年获得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同时在本届评选中,黄河报获奖作品较往年增加2件,获奖等级和数量在全省行业媒体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黄河报社不断加大新闻策划力度,精心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影响较大的新闻报道,同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又取得了百花齐放的工作成效。在治黄宣传工作中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围绕治黄中心工作,不辞辛劳,不辍笔耕,以准确敏锐的视角发现黄河故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传播黄河声音,唱响了主旋律,打好了主动仗,见证了治黄事业的发展进步,记录了治黄思路的传承发展,书写了黄河人的拼搏奉献,为治黄事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受到全河各级职工的一致好评。
由本报记者黄峰、都潇潇采写的通讯《千里送清流 黄河润雄安》,站在“国计民生”的大立场上,把历时34年之久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扩展,把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成功经验总结起来,体现了“兴国必先兴水”这一重大理念。本报记者蒲飞采写的《黄河15年后再现“揭河底”现象》阐释了2017年汛期,黄河北干流河段发生多年未遇的“揭河底”现象,获得消息类二等奖;秦素娟撰写的《用好丈量发展的绿色戒尺》获得言论二等奖,该文呼吁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审计规定,用戒尺丈量,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态责任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潇潇、李晓莹采写的《黄河连续18年不断流成效显着》和项晓光、蒲飞采写的《又是一个不眠夜》分别获得消息类和通讯类三等奖。
河南新闻奖是河南省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每年一次的评选活动是对全省新闻宣传工作成果的全面检阅。评委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把关、严格评选程序,分为初评、复评、定评和网上公示等环节。黄河报5件作品的脱颖而出,标志着报社的采编能力持续提升,办报实力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8月29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黄河报》作品连续4年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