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刨厚朴皮的村民

厚朴

玄参

白术

川牛膝
6月初,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科创集团公司、宝兴县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签订《四川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宝兴)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
对于宝兴来说,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为宝兴的中药材发展带来一次难得的机遇。这意味着,宝兴县中药材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实现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将得到提升,向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在宝兴县,药材收入占据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8%,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正以一种强盛的势头迅猛发展。
神药之乡 良药故里
7月1日,记者走进宝兴县陇东镇崇兴村大园包中药材基地(以下简称大园包)——中药现代化示范基地将落户于此。
云雾环绕山间,集中连片的草、木本中药材氤氲在水气之中。大片大片的厚朴林里,崇兴村3组村民黄成锦正在忙碌着。他用一把镰刀,将厚朴树从根部砍断,在树干上做等长的记号,用特制的工具,将树皮慢慢剥下。
黄成锦雇用的工人也在同样忙碌着,酬劳是按件计费,一天收入大概60元左右。
他们身旁是一天的劳动成果——成堆等长的厚朴树皮。
黄成锦乐呵呵地说:“去年我们家种植100多亩中药材,纯收入在4至5万元。今年中药材的价格很不错,增收不成问题了!而且,中药材基地将要落户宝兴,不用担心销售了。”
宝兴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神药之乡”的美誉。
据宝兴县委农工办副主任陈伯超介绍,宝兴现已查明的中药材品种约为1200余种,年产量约为1500万公斤,其中川牛膝为道地药材品种,年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早在1980年,该县就被中国药材总公司定为中药材生产基地。
近年来,宝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该县重要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中药材,有力地促进了中药材基地建设,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据悉,宝兴县已建立3000亩以上药材基地8个,200亩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个,培育了陇东崇兴村、永富中岗村等14个中药材“一村一品”专业村。初步形成了灵关三木药材,陇东、永富川牛膝、云木乡,五龙川白术三大种植区域布局,川牛膝、厚朴、川白术等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目前,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宝兴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药材年产量达1.31万吨,实现收入6475万元,农村人均药材面积2.8亩,人均药材收入136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30.8%。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让宝兴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示范基地,中药现代化GAP种植模式受到省、市领导和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家的充分肯定。
创新机制 增强竞争
“走经济合作的路子才能将农业产业做大。”黄成锦是崇新村兴新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中的一员。据他介绍,去年8月底,合作社通过网上与安徽亳州的药材收购商联系,卖出了90吨左右的药材。
据了解,虽然宝兴县近年来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提升药材品质、实现集约化标准生产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难。
为提高中药材品质,宝兴县开展“校-地”合作,引进优良品种,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在陇东镇建立了200亩以川牛膝为主的中药材GAP种植生产示范园,积极探索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500亩中药材核心生态示范园区和10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川牛膝种植示范区。
为了解决宝兴县在中药材壮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该县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县财政安排一定扶持资金对示范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给予新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万元的奖励。该县还全方位提升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增收。
“目前,宝兴县正在精心打造宝兴独特的中药材品牌,努力提升宝兴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申请“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科技产业(宝兴)基地”“宝兴道地川牛膝原产地地理标志”,努力打造“以川牛膝为代表的西部中药材产业基地县”让宝兴的中药材得到社会和业界的广泛认可。”陈伯超介绍。
药材种植基地扩大,如何解决药农“卖药难”问题?
为此,宝兴县积极探索“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运行经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参与示范片建设,与农户、专合组织通过合同订单、二次返利等形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建立稳固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据陇东镇崇兴村村支书欧永康介绍,2008年,雅安三九中药材科技产业化有限公司在大园包建立了25亩的示范基地,去年发展到50亩,以后将逐年扩展。
“中药材基地即将落户,以后村民们的中药材销售不成问题了!村民们都盼望着它早日建成。”欧永康说,四川科创集团首期将用5年时间建立20000亩名贵中药材重楼野生抚育基地、宝兴道地川牛膝种植基地和厚朴种植基地,中药材组织培养实验室,重楼和川牛膝种源基地,加工销售基地。
产业延伸 促进建设
“前面的厚朴林就是一片观光林,夏天的时候可以在里面乘凉休闲,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宝兴腊肉、大山药蜜等风味食品。”南充人苟兴国在陇东镇崇兴村搞起了生态旅游,开办农家乐,依靠生态旅游每年收入可以达到30-40万元。
药材种植为农户奠定了殷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宝兴县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宝兴县中药材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入选我市首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名单。
近年来,宝兴县委、县政府充分意识到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中药材,形成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是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之举。
宝兴县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来抓中药材产业发展,突出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以促成中药材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特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使药农可持续增收。
宝兴县陇东镇崇兴村就是宝兴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典范。据了解,崇兴村是省级中药材“一村一品”示范村,是四川省科技厅确定的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设及中药材规范种植技术示范点,也是宝兴县最早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村之一。
“要充分利用示范片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延伸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要配套大力发展药蜜产业,建成药蜜小区1个,发展蜜蜂8000群,年产药蜜100吨,药蜜收入达600万元。”宝兴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为支撑,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以川牛膝为代表的西部中药材产业基地县”,把示范片建设成为“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典范——在发展以中药材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宝兴县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记者 熊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突出优势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