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扶贫格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原标题:以大扶贫格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作者:何茂林;责任编辑:欧阳)

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至今,我国已经实现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4%以下,扶贫工作成效前所未有、举世瞩目。同时,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短,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期,剩下未脱贫区域和未脱贫群众都是因为恶劣的地理生态环境和重大疾病、缺失内生动力而造成的深度贫困,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考验着每一个贫困群众、贫困家庭,考验着每一个扶贫干部、帮扶单位,更考验着顶层政策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资源调配的有效性。必须要坚持扶贫格局,才能协调推进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

严格扶贫标准。精准扶贫的脱贫标准是现行条件下的扶贫标准,即“两不愁、三保障”,有了量化指标,才有脱贫评估的标准。达不到最低的“两不愁、三保障”就不能脱贫,这是一条红线,是保障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的“尺子”。也不能为了彰显脱贫成绩,不切实际拔高脱贫标准,擅自拔高脱贫标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会提高贫困群众胃口,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创新扶贫政策。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法,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好钢用在刀刃上,对症下药切除贫困因子,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对于尚未脱贫的贫困程度深的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则需要更加精准、更加创新的扶持政策。创新扶持政策首要在于资源要素的引导,要切实有效的将资源利用在贫困群众的难点上、痛点上。

推进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脱贫产业的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遵循自然地理环境,不能盲目发展高产量、高效益、高回报的产业项目。发展产业的关键在于进入市场,农产品的供产销链条都不能有任何脱节,作为产业扶持的单位和干部,在决策时必须要利用自身眼界宽、信息渠道广、市场敏锐度高的优势为贫困群众谋划好全链条。制度层面也有必要拿出管用、实用的政策措施。

强化乡风引导。贫困群众在接受各级扶持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副作用,贫困群众以贫困为荣,炫耀贫困,非贫困群众眼红,妒忌贫困群众,形成一种贫困光荣的错误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扶志、扶智相结合,将志气和智力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大力倡导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社会风气,形成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自尊、自爱,非贫困群众关心、关怀、团结、协作的脱贫奔康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屏山镇政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以大扶贫格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