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作者让我很不舒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今天,朋友圈被一篇名叫《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刷屏了,文章好不好?那是极好的,但是,我第一次看,不舒服,第二次看,依然不舒服。此文作者说(他?她?)提笔5次,放笔5次,无法写下去,于是我看了5次,记了5次,有了下面的文……

  不是我较劲,是因为文章中有些内容我不舒服……对不起,我是个投资人。

  死者为大。

  如果文章内容是真的,我先道歉。这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我的原则。所以,本文标题仅对作者而言。

  我不想说文章是真实,或者不真实。如果是真实的,我也愿意帮助死者的妹妹。只不过,倘若用杜撰死亡的方式去做大众传播,这点,不高级,如果是年轻作者,就用这招来创作,很危险。

  言归正传,我说下为什么我觉得这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让人不舒服。

  首先,这篇文章太精准了,精准得不像一篇面对死者的文章,简单说吧,标题的“寒门、状元、死”满足了传播要素,而概述里的“谈理想三种人:傻逼、骗子、去世的他”也是“唯恐天下不乱”的。

  大家不妨想想,当我们身边真的有朋友离世(用作者的话说:认识8年的朋友),我们或许是不会这样吃人血馒头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老派的文字工作者,我们在文章描述上会写上“R.I.P”。

热门资讯

  这是起码的尊重。

  这是我不舒服的第一点。

  摘要是让我不舒服的第一点

  而让我不舒服的第二点是:文章里的投资人,为什么和傻逼一样?

  文中写到投资人的段落如下:

  所以,在元旦刚过完不久,投资人就如此着急地去见一个仅工作两年的新人咯?并且会谈到明年市场,以东部资讯及to VC的产品如何做咯?(这样的投资人简直是资本圈的败类,呵呵。)

  然后继续……

  这一段,复制开头不说,我只觉得这真的是没有见过投资人说的话,重点是,项目CEO真的很信任这个“职场新人”,我带着疑惑看下去,然后读到:

  这里给我的感觉好奇怪,怎么又是“绿水鬼”?前阵子吴姓艺人的事件就是“绿水鬼”,除了“绿水鬼”就没有别的了么?

  直到我读到:

  我才明白……原来是公司派了一个有点姿色的新手,去见一个说是40多岁的投行大佬,但有可能只是一个投资经理的角色的人。

  我想说,作者对于当下的投资环境实在是太不了解了,而从文章透露的信息,你们谈的显然是一个连DEMO都没有的种子轮项目,你也太浪费大佬的时间了(你和大佬有多熟呢?呵呵)。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我不舒服的。

  当我读到:

  我只想说……真是隔行如隔山。

  这位姑娘,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专业啊,你真的太不了解创投圈了。

  我所认识的,但凡任何一个靠谱的投资人,他一定不会这样说用户的,还有就是这里的“傻逼”是谁?是用户,还是跟投的?是股民还是……对不起,我编不下去了。

  投资人送你一个小猪佩奇:)

  当然,上面所说的并不重要,让我们回到文章本身。

  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我还原一下时间轴——

  死者是1994年5月出生,2011年高一(做了一套2010年的四川高考答卷),高一的寒假,也就是2012年,买了一件Adadis羽绒服,2012年高二,2013年高考(等于说,死者是19岁高考),2017年毕业(有一个读研的机会+被迫做假账),2018年4月开始打多份工,杭州资讯2019年1月8日(差4个月25岁死亡)。

  这一点,没有什么漏洞。

  让我们继续还原另一条时间轴——

  死者妹妹比死者小6岁,也就是2000年出生,2019年高考(也是19岁高考),这里有一个细节,死者高一的时候,要给妹妹送牛奶,也就是2011年~2013年之间,这个时候他妹妹1大赢家即时比分1~13岁。

  这点也没有漏洞。

  唯一让我不舒服的(或者说,我觉得不太合理的)是,一件Adadis羽绒服,死者从2012年穿到了2019年1月(从勤俭的角度来看,也没有漏洞)。

  在关于作者和死者的友情,除了文风开头特别哥们,后面一转,作者是个姑娘有点行文的人格分裂外,我所感觉不正常的也就只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关于假账,文中有说:

  这里有两个让我不舒服的点,一是一个公司会让一个毕业生做假账吗?(OK,这是状元,业务过关);二是,这个剧情为什么那么熟悉呢?

  我想了半天,应该是我身边朋友投资的某一个电影里的剧情,后来,我想到了《超时空同居》,大家记得要二刷啊。

  除假账外,让我不舒服的第二点是:你会在2013年送朋友《西游日记》时候,会特意拍下照片吗?并且还如此清晰记下是2013年6月22日?(当然,这不是实锤,毕竟情谊深,可以理解,只不过这个做法以及这个图文混排的方式特别像我一个好兄弟的号:魔宙。)

  我顿时心里一惊,搞不好,文章真是杜撰的。

  一张6年后会用到的照片……

  此刻,我内心更加不舒服了。我是一个敏感体,我本身对很多信息就很敏感。

  我开始闭上眼睛,想这个文章里所有的信息和脉络。

  这篇文章太精准的,从立意、标题、引导,从情绪到故事,甚至剧情的起伏和对比,都太精准了。

  连《西游日记》这样的“理想在时代中浮浮沉沉”的道具运用,以及节选的那部分,甚至,连校长的发言(虽然诺贝尔的奖项可能是作者记忆模糊而说错了,原文“他笑得一脸正气,像个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数学家”)。但一切都太精准了。

  作为一个每一秒都关注互联网舆情的,专注互联网创业的投资人,我打开了我的收藏夹,我隐约感觉到一些事物的关联。

  于是,看到下图:

  世间万物,无巧不成书

  讲真,在看到这个图之前,我虽然不舒服,我已经死心了。毕竟,讨论一个死亡和讨论一个杜撰的死亡都毫无意义。但我看到上图后,我决定还是要找实锤。

  注意咯,太精准的东西,都是别有用心。

  而在严谨推理中,所谓实锤,就是必须找到“作者说出来的信息中的致命漏洞部分”,而找到了这个漏洞,整篇文章都不会成立,并且,越故意渲染情绪越想走心的文章,当漏洞出现时,荒诞感会无限放大,会让作者无比虚伪……

  我一直寻找最让我不舒服的那个点。

  到底是什么……

  我又看了一下文章。最终,我看到作者写给死者的“锤子便签”,结果,实锤果然出现在“锤子”身上……

  麻蛋,《灵魂摆渡》这部网剧的第一季是2014年上映的。

  而《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文里的“死者”是2013年高考……

  好气哦。

  百度还是有点用的……

  最后最后,想说,“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固然重要。但或许,对于我们做人做事而言,严谨、认真、干净、透彻,更重要吧。

  这或许是一名老文字工作者,对于一个文字新人的忠告吧。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为什么说《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作者让我很不舒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