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曲艺”释兵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新东方的年会节目火了,一曲改编自《沙漠骆驼》的《释放自我》在朋友圈刷屏,在微博也上了热搜。

  现场观众看得很爽,视频里笑声鼓掌不断。

  网友们看得很爽,觉得他们“唱出了我想说的”,点赞转发“哈哈哈”。

  幽默的背面,往往是攻击性。

  我们看相声很愉快,背后挨糟践的是于老爷子(着名相声演员于谦的父亲)。《释放自我》看得很爽,背后被攻击的则是新东方,以及万千跟新东方有着类似弊病的企业。

  与相声不同,于老爷子是无辜的,爱吃“大肠刺身”这事儿是编的。而《释放自我》这节目指出的企业弊端是切实存在的,动感的灯光扫过某些人的脸庞,真的会很难看。

  像吃了“大肠刺身”一样难看。

  最近一年的新东方不怎么太平。消息很多,好消息却很少。

  2018年10月23日,新东方公布了其2019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中预估其第二财季净营收达5.685亿美元至5.864亿美元。该数值低于此前市场分析师的预估中值6.05亿美元,

  第二天,新东方股价在纽交所遭遇断崖式下跌,暴跌16.06%,收于52.75美元/股,创下六年来最大跌幅。

  随后,11月18日,俞敏洪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在全网因此巨大争议。

  网友评论,“留学教父”的人设,已彻底崩塌为“油腻的中年男人”。

  2019年1月22日,新东方公布了2019财年二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新东方第二季度净亏损2600万美元,这是新东方近七年来首次在季度财报中出现净亏损,也创下了上市12年来最大的季度亏损额。

  《释放自我》这节目出来,有人开玩笑说:“唱歌的这几个,还能呆到明年吗?”还有人在夸奖,“这样的节目能放出来,说明这是一家包容的公司。”

  据说在现场节目表演期间,俞敏洪曾多次鼓掌。

  视频上热搜后,俞敏洪不但亲自微博转发,并放出话说:“视频能传出来就是我的态度,创作者要奖励!”

  网友大呼“心胸宽广”,“包容”,“企业充满活力”。

  事实上这岂止是“包容”。据了解,这节目本身就改编自俞敏洪在内部对公司的批评。

  企业问题频出,处境困顿,最睡不着的人还得是老板。

  第二财报发出后,俞敏洪连发5封内部信,一次比一次言辞激烈,直指管理者的平庸。

  紧接着,这节目就上了热搜。

  整个事件是不是有意策划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朋友圈看到一个评价,我觉得很有趣:

  俞老师真是深谙改革之道,氛围先搞起来。这首歌,就是新东方的《东方风来满眼春》。

  《释放自我》我听了。前半部分指出问题,着实硬核。后半部分谈解决之道,全是鸡汤。

  不过,作为5分钟的文艺作品,能起到“扎出血”的作用,也已经很优秀了。

  那是一段机枪扫射式的嘲讽。

  它嘲讽了普通员工,公司氛围:

  1面向KPI的工作方式(应付考核);

  2面对责任的退却推诿(互相甩锅);

  3阿谀奉承的马屁精(什么独立人格,只为老板的朋友圈高歌);

  4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气氛浮夸,毫不务实(干不过写PPT的,成绩不肯直说);

  它更嘲讽了中层管理者,管理流程:

  1流程混乱,用户体验差(一个续班十个入口);

  2岗位设置无脑,资源浪费且用户体验差(报名五个科目,有五个助教跟着);

  3立项流程不科学,不严谨,甚至儿戏(领导随口一说,立刻讨好跟着);

  4内部腐败,懒惰(找个学校试点,旅游城市优先,这么多年从不来总部这边);

  5项目混乱,有始无终(小程序,APP,结果脏乱差);

  6远离基层,不了解实际情况(一线没去过);

  7不主动,不积极,懒惰(重复的抢着做,创新的没几个);

  8管理结构臃肿,人浮于事(董事长问总裁问校长问总监问经理问主管问专员问兼职);

  9管理混乱,朝令夕改;(三年规划,每年在变);

  听完歌,捉完梗,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这首歌大部分嘲讽的点,都是奔着中层去的。

  第二个结论,就算少部分明面上不是奔着中层去的内容,中层也脱不了干系(如公司氛围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相比吐槽部分的深刻具体,其解决方案却过于不痛不痒。

  它说:“已经这么累了,要做出成绩呀。”

  它说:“要坚持,不能糊弄,要负责任才行。”

  它说:“要自己变强,金子早晚会发光。”

  相比针针见血的吐槽,这段“解决方案”简直草率。草率到让我不由想起“艺考时画到一半,时间不够了”的段子。

  这首歌就像这幅画一样。“吐槽”是认真刻画的眼睛,“解决之道”是随手带过的鼻子和嘴。

  抛去时间不够这种可能,也许节目的目的便是“氛围先搞起来”,至于解决方案,则不足为外人道。

  新东方有五万多人。有员工曾吐槽说,那不是教育机构,那是一所“劳动密集型企业”。

  某种程度来说,我觉得新东方跟德云社很像。

  都靠嘴吃饭,都以讲段子出名,创始人都是苦出身,且一开始主要都是靠自己卖票。

  另外,最关键的是人都很多,且鬼精。

  这么一个大摊子,想管好不容易。

  但与郭德纲不同,一方面俞敏洪的性格要柔和很多,而另一方面,俞敏洪面对一众员工时,也绝无“皆我儿徒”的立场和资本。

  这一切都引向了不同的故事。

  俞敏洪自己曾说过

  新东方的人对我的感觉还算比较好,是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怎样伤害我,我都不会报复。到现在为止,新东方的人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出走,我从来都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他们一句坏话,尽管有的时候,我心里骂了他们一千遍。更加没有做过一件伤害他们的事情。只有这样,你的团队才会有安全感。

  尽管如此,俞敏洪遇到的事,却不比郭德纲少。

  早先的时候他一个人出来单干,手底下是一帮下岗老太太。

  随后企业逐渐做大,俞敏洪遣散了老太太,可以拿钱,也可以拿一些股份。

  与此同时公司还有另一拨人,俞敏洪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姐夫,他老婆的姐夫等。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人逐渐成为企业成长的绊脚石,俞敏洪又一次遣散了这些人。

  后来,俞敏洪去国外请来了自己的大学同学,中学同学。

  托《中国合伙人》的福,徐小平,王强和俞敏洪这三驾马车的事许多人都知道了。总而言之,在这个过程里俞敏洪上上下下折腾过很多次。斗争得非常激烈。

  现如今俞敏洪已经57岁了,创办新东方也已经26年了。

  说真的,西方哪个国家他没去过?

  他可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2018年来,新东方最开始的主营,出国留学业务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市场份额难以再大幅提高。K12(学前至高中的基础教育)成为新的业务重点,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由于K12业务的重要性,新东方近年来不断加大对K12业务的投入。不断增设线下教学点,但招生人数增长低于预期,令利润率一直承压。

  另一方面,2018年号称史上最严减负年。

  年初,四部委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8月份国务院又发布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亲自带队突袭海淀黄庄,“疯狂黄庄”告别疯狂模式。

  整个K12教培领域,都面临着狂风暴雨般的整顿与洗牌。

  眼下这时节,说一句“内外交困风雨飘摇”,并不算夸张。

  趁着热搜,俞敏洪的五封内部信被媒体扒了出来,长长短短的句子被凝练成一句强有力地口号——“放弃平庸管理者!”

  内部整顿,重拾战斗力,执行力,进取心。《释放自我》没有给出的解决之道,在那五封内部信里,已经初露端倪。

  跟《释放自我》中唱得一样,矛头直指中层管理人员。但没有了歌曲这层糖衣的包裹,言辞之直接激烈,令人不由后脊冷汗连连。

  信中说:

  对于管理者,不管是基层管理者还是一级主管,都是新东方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现在的中坚力量,很多变成了中间力量,在中间的一帮人。我们发现几个问题:

  1、有些管理者变成了当官的,层层下指令,就是自己不干活;

  2、管理者职责重叠,效率低下,工作边界不清;

  3、有些管理者在岗位上很久,变成了老油条,还常常拉帮结派;

  4、管理者严重缺乏系统性培训,和员工一样,野蛮生长;

  5、管理者人才发掘机制严重缺乏,不少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岗位安全,不愿意让能干的人才出头,只用和自己亲近给自己安全感的人,结果形成了新东方管理队伍一层比一层更挫的现象。

  而关于解决之道,俞敏洪也有着十分详细的说明。其中包括:

  1完善管理者考核机制;

  2完善管理岗替换机制;

  3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4加强人才的留存及引进能力;

  笔者仔细阅读了五封内部信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梳理,其主要内容就三点。

  1骂人,或者说非常直接地指出现有问题。敲山震虎。

  一开始第一封信还比较腼腆,后来一封比一封骂的凶。这也是这五封内部信中最主要的内容。

  2解决之道的整体思路。以人为本。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而诸如考核,轮岗,梯队等具体措施的搭建,也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而服务的。

  3具体管理措施。三化。俞敏洪亲自担任“新东方三化工作小组”组长。

  这三化分别是指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

  其中最复杂且最具体的工作则是标准化,它分别包括且不限于:课程内容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教师培训标准化,校区建设标准化等。

  而500比分系统化则是指整体的打通,信息化则强调了内部沟通的迅速便捷以及信息同步的及时性。

  简单的一个“三化”,具体实施起来会有许多硬仗要打,对此,俞敏洪在信中表示

  2019自然年和2020财年,将成为新东方三化强烈推进的一年。在这一年半中,我上面提到的所有标准化的内容,都会要求全面落地。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脱胎换骨、洗心革面,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背后,需要我们厘清业务思路,调整组织结构,改变利益格局,推动思想变革。

  这一切,都在这次歌舞中悄然启动。俞敏洪拍掌大笑,“曲艺”释兵权。

  教育这个领域有一个好,在保证相对公平的前提下,各个阶层的人都乐于见到这块饼摊大一点,再大一点。

  底层指望它翻盘,中层指望它晋升,上层指望它维稳。

  人们心照不宣,看着这块蛋糕越铺越大。

  但老实说,这块饼不是那么好啃的。

  教育是第三产业中的农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不是开玩笑的。

  这是个辛苦活。或者说,这应该是个辛苦活。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你为什么从新东方离职?”

  一个名叫“SeeyaSO4”的答主提到这么一段经历

  组长问我,你觉得作为一个新老师,教学重要还是服务重要?

  我很认真的回答他说,作为老师,我一定会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但是服务也不会少的。

  “你知道么,你这个想法非常危险。”他脸上的表情越发沉重,“你作为新老师,教学再好能有大名师好么。你在这个阶段,只能先保证服务好,续班才是你在新梦想的生存之本,教学有的时候根本不重要。”

  我认为这个故事特别深刻。

  那位答主初入社会,满怀理想。觉得这个组长非常世俗,甚至恶心,完全亵渎了“老师”这个职业。

  可我倒觉得,这件小事全面反映了当下教育市场的核心矛盾。

  《中国合伙人》中有这么一段,黄晓明一边打着乒乓球一边说:

  教育求稳,资本求快。两者是不相容的。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要求公司利润达到每年20%的目标。而教育平原资讯者,则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有些人很天真,当他自己的人生出现两个并不能完全相容的目标时,他总觉得自己能找到那个平衡点。对应到企业上也是一样,总觉得自己能很好地兼容并行。

  殊不知,业务可以多样化,但核心目标或者说梦想,不行。

  而所谓找寻平衡点,本质来说,其实就是在逃避抉择。

  其结果,便是时间和势能一起,把你逼到某个选择之上。也许你是满意的,也许你不是。

  倘若你不是满意的,那么你的后悔就会大一点。

  新东方选择了资本,在获取巨大力量的同时也背上了巨大压力。

  现如今,在新东方内部,续班才是生存之本。每个新员工进来,先参加“大培讲座”,其主要内容也是围绕着“销售技巧”,“续班技巧”以及“学员管理技巧”。

  这没有错,只是跟早些年相比,首要目标变了。

  这不是新东方一家的问题。这是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的事。

  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买碗面条,好吃不好吃,吃饱没吃饱,每个用户都很清楚。

  教育则不同,“真正教给他什么”和“他感觉自己学会了多少”之间,是有夹角的。

  现如今,在资本的裹挟下,所有从业者都在无限趋近于后者,而后者的本质不是教育,是服务。

  在这个领域做得特别好的,罗振宇算一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俞敏洪“曲艺”释兵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