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为何最后成为雅典政治的牺牲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三贤之一,西方哲学奠基人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议会中被控告腐蚀青年思想和不信仰城邦认可的神。

  最后被判处死刑,饮下毒酒而死。

  苏格拉底自称“助产士”,一生都在为哲学的发展而努力,试图去唤醒全希腊人的精神世界。

  可这样一位伟人却死在自己信仰的民主制度之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对城邦政体理解的不同

  希腊人认为一个好的城邦政体应该是崇尚自由、理性和公民自我自治的,这是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相区别的政治根本。

  希腊人把“人”看得最重,以至于认为城邦也应该和人一样,具有相通的内在逻辑,也有类似的运行规律。人们管理自己的身体,作为城邦中的个体,也要共同管理这个城邦。

  苏格拉底对此却不认可,他认为一个好的政体应该是由一个“知道的人”来统治其他“不了解的人”。

  他把希腊比成一艘船,公民比作羊群,航海需要有经验的船长,羊群需要有能力的牧羊人,所以城邦需要一个“知道的人”来带领。

  因此,这两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对政体的理解不同。

  二、对美德和知识的理解不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真正的知识是永远得不到的,是极致的,是无法通过教育来获得的。他认为大多数公民无法掌握这种知识,所以公民是无知的,无法管理好自己的城邦,需要一个“知道的人”来统治他们,这又回到了上面提到的“公民是羊群”的命题。

  但雅典公民的想法却不是这样,他们都具备基本的美德,知识也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这个知识也是实实在在的知识,而非苏格拉底强调的极致知识。

  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如果你不能通过一个定义来看这个世界,那你并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东西。即把任何的任何事物都总结出规律,最后合为一。

  现实不是完美的,可苏格拉底偏要在这之上追求完美,这实际上是在破坏雅典的政治,必将遭到雅典人的群起而攻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为何最后成为雅典政治的牺牲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