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正如新华社评论:“一切的意义,只有离得足够远,才能看得真切;正如同所有的绚烂,只有走得足够近,才能感受震撼。”今天我们回首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历程,也是这样一幅壮丽的画卷。我们近期陆续推出系列文章,致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张卓元、胡家用、万军教授的新着《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背景,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维度,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理论演进的脉络,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重大理论与政策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各个重要时期的突破及创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经济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又指导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因此,正如内容简介所言,该书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下所涉及的经济基本理论问题和形成的基本理论思维的凝练,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理论意义。
伟大的实践改变了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整体实力和经济水平有了重大的飞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出口大国和重要对外投资国;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达到15.3%,比1978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人均GDP从1978年的190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9000美元左右,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从1978年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
我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创造的令人惊叹的世界奇迹,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的成就。正如该书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 年发展辉煌成果时所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经济理论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伟大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源泉,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也伴随着经济理论的每一次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邓小平在1982年首创提出,党的“十五大”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从解放思想到观念更新、理论突破到改革创新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从改革开放初期引入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经历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与探索创新;从198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到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到党的“十九大”对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了新的重要判断:“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经济理论界围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不断突破传统理论的樊篱,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包括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形式、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突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定,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成为经济理论创新的重大主题之一。
从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到90年代中期面临的通货紧缩,从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到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的宏观调控实践与理论创新相伴而行,不仅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灵活,而且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也不断地创新丰富。
此外,在伟大的实践中对外开放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等也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该书在回顾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经济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时代气息,它既是伟大的实践结果,也是经济理论创新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又指导了伟大的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开放必须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经济理论创新对实践具有重大先导作用,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发展,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障碍等的阻力越大,就越需要经济理论创新和提供科学的指导。
因此,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既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和丰富,每一次重大的经济理论创新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譬如在市场经济、所有制关系、资源配置方式、宏观调控模式、分配关系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在这些经济理论创新的正确导向下,实现了渐进式的调整与变革。总之,在伟大的实践基础上,经济理论的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对于引领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不仅为经济理论创新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如该书所说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与理论也将进入新时代。
也就是说,经济理论将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以创新发展,譬如对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中低收入陷阱”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等问题都需要提出新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特别是需要把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获得成功的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等领域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进行系统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即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赋予的历史重任。
总之,张卓元等教授新着充分凝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经济理论的创新历程,体现了中国的经济理论创新始终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征。因此,该书的出版对人们理解我国伟大的实践,以及指导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理论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卓元等着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而这一创新理论又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至今已铸造了崭新的政治经济学的四梁八柱。
全书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凝练其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形成的基本理论思维,寻找未来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对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伟大的实践与中国经济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