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周绍基)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宣布中国将扩大开放举措後,其中在金融领域的11条措施和时间表已经出台,标志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再跨出一大步。业内指出,有关措施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说明中国有能力、有信心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二是中国也希望通过开放改革金融业,倒逼改革,从而补齐中国金融业短板。不过,今次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市场人士大致认为对欧美大型金融企业的帮助较大,港企普遍规模不大,北上须面对资本及竞争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期望未来会再有加强内地及本港合作的新政策出台。
在内地金融领域的11条开放措施中,当中包括3年後,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再设限,不再对合资券商的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总裁许照中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六福金融多年来深耕内地市场,长期在内地建立品牌形象,且在多个城市开设了办事处,原则上只要内地进一步开放市场,他们便可以有所动作。但他个人而言,觉得港资券商前景「晦暗」,相信即使内地开放市场,绝大部分港资券商也不合乎市场准入门槛。
许照中:欧美大券商受惠大
他指出,今次的开放是「明益」欧美大型券商,但过去本港在CEPA优惠下,本港券商同样可享较低的准入门槛,在内地持股早前已可以超过50%,惟鲜有港资券商能在内地开设业务,主要还是因为实力不足。他表示,按照现行内地有关设立证券行的管理办法,资产规模要求是2亿元人民币,但他估计,目前如果没5亿元人民币的资本额,内地监管当局根本不会予发牌。
他指出,从监管的角度看,内地不会向太小型的证券商发牌,因为这会增加监管的难度及风险,实是无可厚非。单就市场运作而言,金融业这个资本密集的行业,若资本规模不够大,根本就没竞争力。经历多年,不少港资券商已心灰意冷,卖盘的卖盘,也有部分索性结业。他直言,本港业界多年来没积极通过合并来增强实力,导致了今日即使内地打开大门,也进不了门的窘境。
仅两三家港资符准入门槛
「本港符合到内地开业资格的港资券商,目前最多只有两三家,而且规模无论跟中资券商或欧美投行比较,都强弱悬殊。要内地股民相信你,将资金放在你公司,你必须给予客户很强大的信心,而信心正源自公司的规模。」
事实上,在沪深港通机制下,内地股民买卖港股,已不需透过本港券商,如果坚持想帮衬港资券商的话,也早已南下香港开户。今次内地加大金融业的开放,港股及外资券商的目标,将是争取内地股民买卖A股的市场交易份额,但他暂时看不到港资券商有多大的优势,对券商也没多大的利多效益。
许照中又指,就算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内能够给予港资券商一个更优惠的准入门槛,但以目前港资券商的发展情况,届时也恐怕难以符合最低入门要求。
张华峰冀推两地合作新策
立法会金融服务界议员、恒丰证券董事长张华峰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今次的开放对本港券商而言,帮助并不大,因为在内地开建业务的资本门槛较高,加上软硬件、人才等的投入,动辄以亿元计,对大型欧美投行就较为有利,惟他认为,能独资经营是好事。
张华峰续指,内地开放金融市场,实在是大势所趋,相信日後还有其他措施吸引外资,他认为,在这过程中,肯定会为本港券商带来竞争压力,但料未来会再有加强内地及本港合作的新政策出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中国金融业大开放商机】业界:港券商规模细 难嚐开放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