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点天灯]盛云树 本土农民作家 一生不弃“文学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眉山网记者马诗雨文/图

  “来吧,文朋诗友,让我们拉起曾经无援的手,使我们感到彼此的拥有;让我们共同扬起希望的风帆,追求洁白的理想;为了让跌进贫困和曚昧的朝霞,永远在我们的前方展开……”1990年,盛云树为自己创办的文学刊物《龙潭文学》撰写发刊词。用他的话说,彼时的语句虽然稍显稚嫩,但却展现出了当时知识青年的一种文学创作热情,也鼓舞了人心。

  而今近三十年过去,当年稚嫩的知识青年已过知非之年,但他对文学的热爱却一如既往,深沉而浓烈。

  11月23日,记者走近盛云树,探访他的文学人生路。

  人物名片

  姓名:盛云树

  人物介绍:1962年出生于彭山区保胜乡。农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彭山作协副主席。《西南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近年在《荒原》《中外文艺》《纪实西部》杂志从事编辑工作。

  代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树郁天苍》《白鹭你去何方》。有短篇小说、散文、杂文《西山以外无知己》《麻柳树》《李密传》《表嫂》《南山》《点天灯》《少年同志杨树章》《文立先生》等50万字作品。

  从农民到作家

  不惧艰苦坚定“文学梦”

  生活在农村的盛云树从小就酷爱看书。为了能看更多书,他总想尽各种办法向村里的知青借书,白天没时间看,晚上就偷偷点着煤油灯在被窝里看。《地雷战》《沙家浜》就是在被窝里看完的。

  高中毕业后,尽管学习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庭贫困,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在家排行老大的盛云树放弃考大学,回家务农。一次偶然的机会,村干部了解到他是个成绩优异、才华出众的好苗子,便将他推荐到村广播站专门从事宣传工作。那段时间,盛云树常常与笔为伴。他的文章多次在《四川农民报》等多家纸媒刊登,他还被推荐参加彭山文化馆举办的业余文学作者培训班。而也是从那时起,一颗文学的种子在他的心底逐渐萌芽长大了。

  1990年,出于对文学的热爱,盛云树以保胜乡文化站的名义办起了文学社,出版文学期刊,取名为《龙潭文学》。他亲自设计插图,并写作作品。可惜,由于经费不足,《龙潭文学》只出了两期便“夭折”了。

  此后,迫于生计,盛云树不得不将自己的文学梦埋藏在心底。为了让家人生活得好一些,他打过很多份工,做过印刷厂排版,变压厂采购,还当过司机,干过装修。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始终记得,“我还有一个文学梦”。

  “一个人真正喜欢什么,始终会念念不忘。”盛云树说,文学创作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重要的事,即便被迫停笔,也只是暂时的。于是,等到生活稍微宽裕了,他立刻重新提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2006年,盛云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树郁天苍》,并在2009年获得眉山市第三届“东坡文艺奖”二等奖。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发表了多篇佳作。

  读盛云树的文学作品,总能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他的作品里有赞扬人性的善良、有讽刺道德的失范、有唤醒社会的正能量……

  “文学就像是生活中菜肴里的‘味精’,也许它并不是占主导作用,但有了它一定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盛云树说。

  《往事并不如烟》是盛云树与儿子的一次别样经历有感而发写就的作品。“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跟儿子上街买菜,遇见一位老人跪在路边,表情痛苦,周围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过去搀扶,我很气愤,连忙和儿子冲过去将老人扶起并送回家中……”当年的情景盛云树至今还历历在目。

  盛云树认为,人性本善,也许是社会缺乏正确的引导,或者不平衡的发展,才出现了让人们心寒的一幕,所以,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弘扬社会正能量,启迪人们回归善良的本性,让这个社会处处都充满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盗墓笔记点天灯]盛云树 本土农民作家 一生不弃“文学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