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8日,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召开新厂选址会议。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四平市至长春市选址,1951年1月3日,周恩来指示:
天然气装配厂位于北京,GISS制造厂位于中国东北长春附近。
吉林科学出版社
1951年1月26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财政秘密规划(建设)的第37号指令:
关于汽车生产企业的问题,经过认真考虑各种情况,做出如下决定:
地点:由于原材料与供电的关系,决定在四平街与长春之间选择合适的地点。
类型:GISS 150,4吨。
规模:3万辆,一次完成。
设计完成时间:1951年开始设计,1953年开始施工,1957年开始施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的设计应适合中国国情,标准不宜过高。重工业部和设计小组应协商并将标准提交委员会审批,请将上述要点通知苏联设计小组。
吉林科技出版社
1951年1月30日,汽车筹备组组长胡亮立即带队前往东北进行初步调查。2月10日,孟少农陪同苏联汽车拖拉机设计院总设计师沃罗内兹基参观长春孟家屯,对孟家屯站铁路北侧四平、公珠岭、长春的人口、城市规模、供电能力、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选择长春市的道路作为选址,该地区的优势是靠近城市,地形开阔,周围有铁路、车站和敌人和木偶留下的房屋。京哈铁路紧邻厂区,汽车厂位于长春,建成后不仅方便了大量苏联设备的进口,而且方便了东北地区的钢铁、煤炭、木材、水电等资源的利用。经过反复比较,沃罗涅茨基和孟少农决定将工厂选址在长春市西南孟家屯站西北侧,该计划很快得到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批准。
关于汽车制造商的位置,委员会同意位于长春西南部孟家屯站对面的铁路西段。
汽车厂的项目和场地已经确定,但第一步是设计,设计一个年产3万辆汽车的现代化汽车厂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机械、汽车、建筑等。对于新成立的新中国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在与苏联有关方面协商后,一汽的建设完全委托给了苏联,1951年11月3日,中国重工业部与苏联汽车拖拉机工业部签订了第00831号合同。即中苏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合同。合同规定苏联于1951年12月完成中国第一汽车厂的初步设计,1952年12月完成中国第一汽车厂(以下简称一汽)的技术设计。
苏联的行动非常迅速,苏联专家组很快制定了第一个汽车制造商的计划任务,规定了汽车制造商生产计划的设计条件等,1952年1月23日,苏联汽车拖拉机设计院完成了一汽的初步设计。设计图纸是由第一位一汽工人陈祖涛从莫斯科带回北京的。
陈祖涛(右)、原一汽厂长耿兆杰、原一汽厂长陈祖涛(右)、耿兆杰
陈祖涛是前红军第四方面军政委陈长浩的第二个儿子。1939年,陈祖涛和父亲陈长浩从延安来到苏联,在苏联度过了青春年华。1951年8月,陈祖涛从苏联鲍曼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国。他在北京遇到了周恩来,因为他在苏联生活了很长时间,陈祖涛能说流利的俄语,他的汉语水平甚至不如俄语水平,周恩来详细询问了他的学习和专业,并告诉他苏联正在协助中国建设一汽,非常需要特别教育。专业技术人员。你去了一汽,现在你马上去了苏联,作为一汽的代表参加了中苏谈判,周恩来当场给中国驻苏联大使张文天写了一封私人信给陈祖涛。陈祖涛带着周恩来的介绍信回到莫斯科,陈祖涛回忆说:
1951年9月,我带着周总理的信回到莫斯科,总理给了我两个任务:一是代表第一汽车厂参加与苏联的谈判,二是在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张文天是中国革命的老兵。他是党内着名的理论家。他善良、温柔、优雅。他说话又慢又容易,一点架子也没有,读了周总理的信,高兴地说:好的,你可以去商务代表处报到,我在那里有好几个身份证。一个是第一汽车厂的代表。当时,苏联支持的项目有156个,每个项目都驻扎在商务处随时处理各种事务。另一个是大使馆的翻译,俄语好,经常参加大使馆的一些外交活动。三是作为中国和苏联之间的联络员,为临时到苏联国内帮助他们的各代表团服务。
1952年1月21日,一汽完成初步设计。设计院通知我把几十本厚的设计书和图纸交给我。整个汽车厂的设计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当时中苏关系很好。很多设计材料都交给我了。既没有仪式,也没有复杂的交接手续。他们没有收到收据就直接交给了我,这时,我的身份变成了外交部的信使。我把设计资料装在一个外交邮袋里。一个人直接从莫斯科飞往北京。下飞机后,巴士接我,直奔汽车局筹备处(现在是北京鼓楼段塘厂的一个小院)。我把画交给了郭莉。筹备组立即组织翻译组开展强化翻译审核。
陈祖涛2004年在人民出版社欧阳敏口述了我的职业生涯。
1952年1月23日,苏方初步设计由中方送北京审查,苏方设计均为俄文。中方首先要做的是将设计书翻译成中文,重工业部紧急调集了大批俄罗斯人的熟练人才进行翻译,忙了半个月,翻译工作完成,2月23日重工业部初步审定了设计方案。苏方于3月15日报国务院审批,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召集有关部委对苏联的设计进行审查。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也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苏联的设计进行技术审查。基本上,苏联提供的是什么样的设计,中国同意的是什么样的设计,再加上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火热,审计很快通过了,1952年4月4日,汽车筹备组代表财政经济委员会起草了一份批准文件,生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意苏维埃政府对中国第一家汽车厂进行初步设计,4月25日,重工业部发布169号文件。
批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方案。
《使命宣言》规定,第一家汽车制造商生产GISS 150 4吨卡车,年生产能力为30000辆。
该厂建于1953年,1957年投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为什么一汽是共和国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