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成功落月,中国电科保驾护航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 点击蓝字“中国电科”,关注CETC品牌微刊

  今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在“嫦娥四号”任务中,中国电科声光电子集团,网络通信子集团39/54所,博微子集团16所,10所,13所,14所、18所,21所,23所,27所、49所等成员单位承担了探测器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科研项目的建设。强大电科“基因”为“嫦娥四号”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织就一张测控“网” 遨游九天牵着你

  从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火箭飞行、星箭分离、“嫦娥四号”飞行、落月、探月……在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中,地球上都有数十双“眼睛”交织成一张测控“网”,交替盯着“嫦娥四号”,掌握着它的位置、状态等信息,接收“嫦娥四号”发回来的数据,并向它传递来自地面的指令信息,为“嫦娥四号”提供全方位“指引”服务。这些时刻“牵挂”着它们的“眼睛”就是天线和雷达,它们由中国电科研制。

  中国电科研制的这些“千里眼”,分布于陆地、海洋、太空、国内、国外,它们紧密交织、环环相扣结集成网。从任务执行开始,这张测控网就能确保“嫦娥四号”任务的每个环节,都能被准确定位,并发送控制指令、测速、测距、定轨,为探测器“飞天”保驾护航。探测器着陆之后,这张网还能实时接收探测器发回的探测数据,使我们深层次了解月球背面信息。今天11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的月背影像图就是通过测控站传回指挥中心的。

  同时,为了保障“嫦娥四号”测控任务的圆满完成,中国电科派出多路技术骨干前往测控一线,为设备在整个任务期间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核心器件再助力 各显神通亮绝技

  除了“牵挂”,中国电科还为“嫦娥四号”配备了众多关键核心器件。本次任务中,中国电科研制的滤波器、放大器等微波器件及组件,深空测控系统低温接收机,混合步进电机,宇航用电缆,压力传感器,短波红外声光可调滤光器等系列关键器件也各显其能,全方位确保嫦娥四号平稳着陆、为其精确探测保驾护航。

  记者 何爽

  总编/金铁增 执行总编/吴江

  主编/任青锋 责编/王博文 校对/沈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嫦娥四号成功落月,中国电科保驾护航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