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0月12日电(王厚启 倪若愚)技术升级和人才引进齐头并进,广东创新驱动持续深化,产业升级吸引多方目光。10月9-10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办的“不惑初心·创新征程——省科技厅纪念广东改革开放40年”系列采风活动走访了深圳、东莞和中山具有代表性的四家高新企业,实地了解了企业机构发展成果,深入探究了广东科技创新前沿进程。
中国“智”造促产业转型
2秒钟,只需轻轻一点,近百项体型数据便可准确传输到手机终端。在以前,量体裁衣离不开人的双手,而如今,一个小小的3D传感摄像头便可做到这一点。
日前,由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三维人体试衣间已初步完成线下试点投放。自2013年成立以来,奥比中光专注AI 3D传感技术研发,并先后获得多个企业机构投资,目前估值近 13 亿美元。
广东省齐全的硬件配套设施及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奥比中光在五年间便完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的飞跃。近五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115个与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相关的政策文件,其中省科技厅牵头或共同牵头制定的政策文件35个。
政策落实之下,广东省创新科技成果也逐步显现。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首位,全省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65%,技术自给率达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
政策创新成果显着
如何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对于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称“鹏城实验室”)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据了解,目前实验室有行政科研人员合计约230人。创新聘用模式化解人才区域流通阻滞,吸引全球高素质人才,是鹏城实验室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南海立体通信网络、超大规模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AVS2视频编码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为鹏城实验室吸引了许多探究的目光。而鹏城实验室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完成了初步的建设过程。
鹏城实验室科研发展部田李博士表示,在未来,实验室将持续借助政策扶持,发挥平台人才吸引力,使实验室建设达到国家级水平。
科技创新不仅助推高新产业发展,也为传统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山,已有40年历史的中荣印刷集团以创新驱动生产,通过建立高标准实验室,推进智能化管理进程等多种方式,完成了一次吐故纳新的转身。
凭借“0-1自主开发模式”“1-N定制开发模式”及前瞻性预研模式,中荣印刷集团直击发展痛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其自2008年至今,已累计申请专利112项,目前有效专利共38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教育创新孵化前端科技
在以前,打磨制鞋的工作往往需要两至三名熟练工人合作完成,而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自主研发的SI3300 EVA鞋底打磨设备的出现减少了人工成本。基地的机器人开发不仅针对工业手工业,也涵盖了农业、教育、医疗等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
自2014年11月投入运作以来,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不仅被认定为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更是在多个核心零部件研发层面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目前,机器人产业基地已孵化约30个研发团队,43家科技公司。在孵企业获得高达3.45亿元的社会投资。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研究院副院长邓国军介绍,机器人基地采用基于项目和课题学习的办学模式,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方合作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基地办学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市场观察能力,鼓励大学生创业。2015年起至今,机器人学院三届招生人数已达230人。
据广东省科技厅统计,2017年,广东省技术自给率达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未来,广东省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战略、着力完善体系环境、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广东科技创新:知识促转型,创新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