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民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重构路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原题: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应然指向与重构路径

  作者简介:邱立民(1971- ),男,汉族,吉林榆树人,博士,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钟宇红(1972- ),女,满族,辽宁凤城人,博士,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马浩(1986- ),男,汉族,辽宁锦州人,硕士,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吉林 长春 130012

  内容提要: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加强对目标影响因素及发展过程的分析。由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具备一定的时空属性,以及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还存在缺失,因此重新审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具有现实必要性。整体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应然指向包括多重内容,如内涵发展转变、体系贯通、模式融合、价值观整合等。要实现上述应然目标,必须从前提、要素、动力、切入点、手段等多个方面来实施路径重构。

  关 键 词:高校 继续教育 目标指向 路径重构

  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ZCY121)。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8)0012-0049-07

  目标作为在未来达到的一种预期,其有多种分类方法与涵义。从时间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从主体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组织体目标与个体目标。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具体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具体化的,但也是一种长远的发展机制与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应该是一种组织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不是个体与短期的目标。重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对于规范与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重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三个问题:高校继续教育目标重新审视的必要性(为什么);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应然性(是什么);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重构的路径(怎么做)。这些问题同时亦是本文研究的框架与基本命题。

  一、重新审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必要性

  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主观性的产物,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就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现实看,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重新审视的必要性。

  (一)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时空属性

  纵观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史,继续教育在发展及实践过程中的目标是动态变化的,是随着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环境的改变以及社会对继续教育产品需求的改变而变化的,在变化的过程中具有时空属性。

  第一,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变化,受到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学习型社会建设以来,继续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与提升。学习型社会不仅是社会形态的一个范畴,更是社会建设中的一种相对完善的目标体系与动力机制,是一种对传统社会的超越,也是对传统意义上个体学习、自发性学习的一种超越。其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目标,重视每个社会个体学习权利的实现,将个体学习权利视为是人的发展权,每个社会个体学习权利得到尊重并有保障其实现的机制。当然,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各类学习资源日渐丰富、学习形式日渐多样、动机的功利色彩也日渐淡化、学习行为更是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社会中的各种公共场所与设施也成为社会个体学习的场所。由此看,学习型社会战略的提出,必然会影响到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有必要重新定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学习资源方面的优势,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从侧重于知识传播向侧重于学习者个体素质、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转变,是高校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第二,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变化,还受到了大学办学自主权变化的影响。从传统意义上看,政府与高校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政府以其掌握的公共资源与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配置与评估方式,来对高校实施宏观管理。高校的发展以及办学方式、方向受到政府指令的影响,政府意志在高校办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政府的简政放权,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研究及实践的深入推进,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也开始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由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由领导性管理变为监督性管理。[1]从法律上看,今日我国高校具备一定的自治权,包括民事主体权、行政上的招生权以及学科设置权、教学科研自治权与社会服务的权利。在高校主体权利日渐明朗的情况下,各高校的办学主体意识及意志逐渐形成,办学独立性有所提升,对政府的依赖性也逐渐减少。这些变化为高校自主发展继续教育,按照社会需求重构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缺失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命题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有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要坚持以全民学习为基础,通过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丰富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类型、体系,最终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模式,进而成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立交桥”。[2]也有学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应该坚持以社会发展为取向,以满足全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为追求,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自我发展。还有学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必须要与社会文化、个体需求、经济动向等相结合,否则继续教育发展将成为无水之源。[3]更有学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以各个高校的学科、专业、资源、区域等为依托,从办学体系、培养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变革与创新。[4]客观而言,尽管学者们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但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第一,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研究不够深入,部分成果的相似性极为突出;第二,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构建研究中,缺乏整体意识,将局部目标当成是整体目标;第三,在研究方法上,以描述为主,少有深入分析,对国外的借鉴方面,没有突出中国的国情。

  不仅理论研究上存在问题,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在实践的呈现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本应该突出对知识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避免政治、经济变革等因素影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方向。但实际上,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在实践中,往往偏离教育规律,没有突出高校特色,也没有反映高校办学资源特质,整体上无法彰显大学功能。归结而言,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在实践中过于重视社会需求,轻视个体生命诉求;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轻视教育社会效益;过于相互模仿与攀比,轻视教育过程创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邱立民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重构路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