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树 “35年前和许家印回家结婚时,村里那个穷啊,现在变化真大。”许家印的妻子丁玉梅感慨道。 赶在2019年春运大潮来临前,12月15日,恒大老板许家印和妻子陪着96岁的父亲许贤高提前回到家乡探亲。 在沿路考察了捐赠10多亿元为家乡建设的4所学校、1所医院及1个农业基地后,许家印决定再捐赠6.5亿,进一步支持家乡发展。 (许家印和妻子与长辈、儿时玩伴在自家院中合影) 1
忆苦思甜
许家印的“儿时菜谱”
许家世居河南周口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这里属于大别山区,抗战时曾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至今还是国家贫困县。许家印说,这是“河南豫东一个最穷的地方”。
1938年,年仅16岁的许父投身抗战,当年参军,当年入党,1946年他负伤退伍,从此回乡务农。
(许家印的父亲)
“根正苗红”的许家印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前一年,母亲在其1岁时因病去世。在奶奶照顾下,许家印度过了贫困的童年。据许回忆,儿时的他,就是靠吃地瓜、地瓜面及黑窝窝头糊口;天热时,黑窝头半天就长毛,洗一洗照样吃;即便是过年,穿的、盖的,也都是补丁摞补丁。
许家旧屋至今都保持着最初的模样——斑驳的墙壁、坑洼的地面、破旧的木床板、竹制的背篓……
(许家印和妻子在旧屋堂屋)
许家印和妻子丁玉梅在堂屋看着老物件回忆:“小时候条件很苦,每天晚上都是点着煤油灯,趴在这个小方桌上写作业。”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句戳心的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年少时的许家印感同身受。
许家印初中时,学校曾组织一次徒步去太康县城的活动。去县城玩,是很多小伙伴们心中梦想,但因交通不便,那短短20公里的路,这帮学生却花费了两天时间。
当老师带着一帮学生步行到县城后,却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不得不在马路边躺了一夜。
然而,这一趟“穷游”,虽然风餐露宿,但包括许家印在内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开心。多少年后,许家印记住的是那一次出游的快乐和自豪。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窘迫的现实生活、城乡差异的巨大冲击,这次“县城之旅”深深刺激了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也为许家印如今的成就埋下伏笔。
据许家印回忆,从那时起,摆脱穷病、走出农村,找份工作,能够吃上白面,就成了自己最大的目标和愿望。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许家印还是应该感谢年少时贫穷生活的。
此次回乡省亲,许家印与妻子特地在自家旧屋和邻里乡亲吃了一顿儿时的饭菜:地瓜、黑窝头、煮白菜萝卜、地瓜汤……
(许家印夫妇在旧屋和邻里乡亲一起吃饭)
以许家印今日的地位和身家,这个菜谱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但并不难理解,许家印是在借此告诫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许家印与邻里乡亲叙旧)
2
“与有荣焉”的父老乡亲
有个“名人”老乡是什么感觉?
2009年恒大在港交所上市。一位曾在恒大中学(现周口第三高级中学)读书的学生回忆说,“听闻这个消息后,恒大中学全校沸腾,教室的读书声被广播遮盖,当时正在读高一的我也被卷入一种莫名的自豪中。”
2013年11月,恒大足球队赢得2013赛季亚洲联赛冠军,太康县委、县政府向恒大和许家印发去贺电,称“代表全县150万家乡父老乡亲向您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我们将以您们的作为为动力,把太康的事情办得更好,书写太康富民强县新篇章!”
这两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许家印和故乡的关系——他是一个让故乡人民欣喜且仰望的符号。
这种与有荣焉的兴奋,即源自国人根深蒂固的老乡情结,也是许家印大手笔造福桑梓的结果。
1998年恒大还在起步阶段,许家印回到村里探亲时,看到村小学破败不堪,于是就为老家聚台岗村捐出100万建家印小学,据村民回忆,“四层的教学楼,很排场,当时十里八乡也没这么好的村小学”。
(许家印考察家印小学)
此后又捐出80万重修了唯一一条水泥路,2015年时又捐款500万,翻新村里道路,为全村安装自来水和排水系统。
许家印掏钱完善基础设施、村民们挣钱翻修自家房屋,如今的聚台岗村已容貌大变。
“35年前和许家印回家结婚时,村里那个穷啊,现在变化真大。”一同返乡的许家印的妻子丁玉梅感慨道
当然,许家印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命运是怎么改变的(没有恢复高考,就上不了大学;没有每月14块助学金,就读不完大学),此次回乡,许家印还特地看望80岁的高中物理老师程守德和75岁的高中数学老师周渊夫妇,“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就考不上大学,更不会有我的今天。”
(许家印看望老师)
而在许家印造福桑梓的过程中,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
2000年3月,恒大投资1亿元,在周口市区创立周口恒大中学,这是一个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并设立许家印奖学金,奖金总额每年200万。
恒大中学的全名为“恒大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原本许家印想为周口建一所大学,但因种种客观原因,许家印才退而求其次兴办起了这个中学。
但即使是一所中学,也保持了恒大做事一贯风格——要做就做最好!该学校被称为是周口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学校里配有体育馆、游泳池,教室宿舍都有空调。
2011年许家印将该校无偿捐赠给周口市政府,现在这所学校改名为周口市第三高级中学。
(周口第三高级中学)
2016年捐赠5亿元建设家印高中(太康第一高级中学家印校区),共有12栋教学楼、8栋宿舍楼、2栋食堂、1栋行政楼、1个图书馆、1个体育馆、2个运动场。现有102个班、超万名学生,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家印高中)
同年,许家印又捐赠了1.6亿建设了家印中学,现有学生2000多人。同时还捐赠了一只1亿元教育扶贫基金。
此外,为提升家乡医疗水平,许家印还花费1.5亿建设了太康县医院高贤分院。
(太康医院高贤分院)
为帮贫困老乡脱贫,许家印还捐建了农业产业基地,让2100多名老乡脱了贫。
(高贤乡恒大扶贫基地)
许家印沿路考察了捐赠10多亿元为家乡建设的4所学校、1所医院及1个农业基地后,决定再捐赠6.5亿,进一步支持家乡发展。
当然,许家印的这种善行并不限于老家。
过去三年,恒大无偿向贵州毕节捐赠了110亿,要帮扶毕节100多万人全部稳定脱贫。目前,已捐赠到位60亿,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
3
许家印:贫穷才是最大财富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作为一个安土重迁的民族,无论在何时何地,故乡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头最魂牵梦绕的地方。
若从1992年南下深圳算起,许家印已经离开河南近30年,但时间显然没有稀释许家印对家乡的感情,许家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自己的故乡情。
“河南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亲爱的故乡。河南人坚韧与执着的性格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大的财富与动力,也鼓舞着我克服困难、追求成功。”
从许家印幼年及创业经历看,笔者相信,这段话是许家印的肺腑之言。因为,人只有经历过贫穷,才能体会生活的真相,才会更明白努力奋斗的意义。
或许“贫穷”就是许家印故乡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一页。
是贫穷让他愿意回乡省亲时再啃地瓜、窝窝头;是贫穷给了他奋斗的信念、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是贫穷让他懂得感恩、大把砸钱反哺家乡回报社会。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许家印的人生经历,成了这一名言的又一注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许家印携妻陪父回乡,再捐6.5亿书写”苦孩子“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