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
始建于1910年的福康医院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589),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605)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
1912年的大禹陵甬道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绍兴城区3公里。1995年,浙江省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公祭典礼,恢复祭禹传统。
民国初期绍兴都泗门
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保佑桥河沿
着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20-30年代的稷山中学
乌篷船、乌毡帽;社戏、绍剧、越剧;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这些都是古城绍兴的文化元素。
30年代的柯岩
越剧起源于绍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30年代的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麓,是东晋着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
20-30年代的府山望海亭
社戏是流行于绍兴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
60年代的迎恩桥
绍兴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绍兴话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0年代解放南路大云桥以南的商店
70年代大云桥邮局
70年代的解放路东街口
70年代大云桥南的国营红旗食品商店
1972年的绍兴百货大楼
70年代新市场露天茶摊
70年代初建的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成立于1953年1月,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绍兴对外宣传教育的一个“窗口”和着名的人文景观。
70年代的迎恩桥和街
70年代的城北桥和绍兴汽车站
80年代香桥河沿河名居
80年代的府河上的大庆桥
1980年前后的都泗门
1981年,市区的新河弄农贸市场
1983年的绍兴瓷厂
80年代胜利路鲤鱼桥向东的街景
90年代的绍兴市区解放南路
以下老照片年代不详
欢迎绍兴的朋友在留言区补充
东方摄影彩扩店
东街邮政局大楼
东街口小商品市场
秋瑾纪念碑
秋瑾(1875年-1907年),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人民西路府直街十字路口旧貌
都昌坊口周家老台门
位于中心路劳动路口的长桥
迎恩桥
小江桥河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绍兴酥鱼]老照片: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