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勇救落入粪池老农牺牲 引发人生价值大讨论-中青在线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中青在线西安4月1日电(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记者 孙海华) 34年前,他为救跌入粪池的老农英勇牺牲,引发了全国在改革之初人生价值的大讨论;今天,张华烈士纪念碑新碑落成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代表、“张华连”全体学员和“张华传人”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隆重集会,对张华烈士寄予深切缅怀。

  1982年7月11日,西安市康复路旁的老旧厕所旁传出了呼救声:69岁的掏粪老人魏志德在3米深的化粪池里工作时,被沼气熏倒跌入粪池。路过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闻声赶到时,老人已经俯卧在粪水中。有好心人正要下去救人,张华一把拉住他“你年龄大,我下去!”

  沿竹梯下到粪池的张华,一把拽过老人抱在腰间,向粪池边的人群大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话音未落,浓烈的沼气把张华也熏倒了。张华和老人一起跌入粪水中,牺牲时年仅24岁。

  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舆论围绕“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是否值得”展开热烈的争论。这场改革开放之初的全国人生价值大讨论,对战胜价值迷失、实现道德崛起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改革开放潮头的青年一代经受了精神洗礼。

  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张华学习,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叶剑英元帅为张华题词“新一代的理想之歌”。2009年,张华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100位人物”。

  1984年5月,四医大曾在张华牺牲原址立碑纪念。后因市政道路改造,原碑移至校内陈列。此次,张华烈士纪念碑在旧碑原址附近再次重立,意在纪念英雄、激励后人。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伟、团陕西省委副书记单舒平和四医大校长张士涛、政委季志宏一起,为张华烈士纪念碑揭碑,四医大学员代表敬献花篮,并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

  “张华精神正确回答了"做什么人""怎样做人""为谁奋斗"等问题。”四医大政委季志宏说,3“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张华精神,已成为四医大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坐标。张华之后,四医大又先后涌现出抢救受伤游客的“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模范学员大队”、“模范军医陈绍洋”等一批全国、全军典型,“两华精神”已作为最宝贵的育人财富灌输进四医大育人的每个环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已交到我们手中,跑好这一棒我们责无旁贷。”揭碑仪式上,张华班班长罗雨声向全体学员发出号召。

  作者:孙海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