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从四方面着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宣部副部长庹震、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文化部副部长丁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局主任张晓强介绍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情况,并答记者问。

丁伟同志介绍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实录: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一带一路”在五通里面提出了民心相通理念,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也是文化、友谊之路。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和民众基础,它能够有力增进沿线国家民众的友好感情,从而反过来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我想它一定也会像古代丝绸之路那样,有经济需求,但是留给历史、留给后代的是一个珍视和平、珍视合作、珍视共赢的精神和文化遗产。

在民心相通方面,文化交流是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桥梁和纽带,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下面我做一个简要的报告。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我们出台了《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了要建成“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等五个方面的大的任务。有了这么一个顶层设计,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加有效地开展好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

二是在政府合作层面,我们积极推动和倡导沿线国家政府文化部门间的对话与合作。现在我们可以非常高兴地说,到2016年底我们已经和“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全部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实现了全覆盖,政府文化协定就成为一个指引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纲领性文件,并且其中绝大部分国家为了落实这个政府协定,每2-3年签订一个更加务实的执行计划。同时,我们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建立了各种区域性的对话机制,比如说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会晤,每年举行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部长合作论坛是(1+16,今年在杭州举办)。中阿文化部长论坛,中国与东盟10+1文化部长会议等,这些机制都从政府层面保证了“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合作的根本框架。

三是“一带一路”的合作光靠政府不行,要有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所以我们积极组织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重要文化机构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就是大剧院,大家连成一个网络。“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这些概念提出来的时间不长,但是反响非常热烈。我们觉得这几个一是有共同需求,大家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加强交流;二是这类交流非常务实有效;三是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各个国家都有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节组织委员会,构成一个网络,就形成了一大片。另外这些机制都直接连接当地民众。所以,我们认为这类民间机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在人员交流方面,我们着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丝绸之路文化使者”、“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这是在中宣部领导下,我们和广电总局一起合作举办的。“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等活动,我们计划到2020年能够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规模达到3万人次,1000家中外文化机构、200名专家和100项大型文化年、文化节、文化周、文化日,这在“一带一路”国家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们还将邀请800名着名智库学者、汉学家、翻译家来华交流、研修,培养150名国际青年文化修复和博物馆管理人才。

日本共同社记者:我想向丁部长提问,“一带一路”推动了中国同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中国也会加强同沿线国家之间的艺术领域以及民间交流合作吗?如果有相关的具体计划,请介绍一下。谢谢。

丁伟:感谢你的提问,我在介绍的时候讲了,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一把金钥匙,可以交流合作的领域非常多,我简要的举几个例子。

一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当中打造一些更有影响的、更加知名的品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现在已经有很多,我先举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的春节。春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非常注重家庭、亲情、环境。我们希望让沿线国家共同来欢度这一有特色的节日,从而形成一个欢乐的、祥和的大家庭,同时,也增进了各个国家对自己文化和传统历史的了解。

在今年过去的春节里,我们已经在150个国家、500多座城市搞了2000多场中国春节活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到了三分之一,也就是有将近六七百场活动受到了沿线国家民众的热烈欢迎。像这样的品牌文化活动是很有效的。大家也都知道,东方人现在过圣诞节、情人节,像春节这样非常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族节日大家完全可以共享。包括我在欧洲工作的时候,在意大利,他们就非常高兴过这个节,那个时候是冬天,他们认为在冬天里,中国给他们送去了一个温暖的冬天。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就很期盼,芬兰也是,连续搞了10年了,第9年的时候我们的合作单位曾想中断,结果芬兰方面不答应。冰天雪地当中,大家出来一起过节日,很感人。这就是打造品牌活动的意义。

还有我想说说平台建设。为了进一步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我们在加紧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国情,展示中国文化,和各国人民交流思想、分享理念的窗口。到今年底我们在全球会有36个文化中心落成。截至目前,我们已在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我们的计划是在今后3-4年当中,也就是到2020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再建13个文化中心。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我们会在元首的见证下,和土耳其、阿根廷、突尼斯三个国家签署互设文化中心的协议,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外在国内我们也打造了一些“一带一路”主题的交流平台,比如说我们在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我们有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还有在敦煌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等等。其他的还有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这是一个很大的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艺术公园。此外,我们还有宁夏打造了中阿友谊雕塑园,这些都会永远地存在下去,所以我觉得这些平台都很重要。

另一方面,我想简要地介绍一下文化产业、文化贸易方面的合作。这将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领域。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民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有一些国家的文化产业、文化贸易已经成了支柱产业。中国2015年文化市场消费2万多亿元,专家预估到2020年会超过5万亿元,市场空间非常大。我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发展各自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这一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市场广阔,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文化产业的合作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我们希望依托全国各省以及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国家级文化贸易基地为龙头,推动在各个领域的文化产业合作。我们已经有了先期成果,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最后一方面,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研究、利用、创新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去年,在习近平主席与沙特国王的共同见证下,中沙特签署了两国《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我们还推动国内的文博机构和高校在老挝、缅甸等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考古、修复合作等项目。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中国和希腊共同发起了“文明古国论坛”,包括意大利、印度等国在内的全球10个原创性文明古国参加论坛。各国代表都觉得在新形势下,文明古国需要围绕优秀传统的传承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所以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文化部从四方面着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