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记住这一天,待会儿还有用),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放开外资准入的22条,这22条将于7月28日正式实施。
当时蛋总就写了一篇文章,指出扩大开放是既定方针,也是大势所趋。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可以有效牵制美国制造业和美元的双回流,也有利于加强中美之间利益捆绑。学爸 | 外资准入的22条,是引狼入室,还是诱敌深入?
计是好计,但蛋总还有两点担心。第一是猪队友,第二是两面人。这两类人虽然最终都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但还是有点区别。
猪队友的出发点是好的,利用外资,结果把事情搞砸了。搞砸的原因,过于相信外资、相信市场,导致警惕性不足,最后失控而无力回天。本质上是因为骨子里崇洋媚外的思想作祟。
两面人的性质等于西方国家打入我们体制内的卧底,他们打着扩大开放的名号,却偷偷做着损公肥私、出卖国家利益的坏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22条的推出,也等于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还会越开越大。
但是巧合的是,就在推出22条的6月28日,淘宝网上的司法拍卖平台,正在展开一场拍卖活动,标的是曾经的家电巨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冰箱品牌——新飞。
新飞当年有多辉煌?新飞一度是中国家电制造业的标杆,统领海尔格力,拳打韩国三星、脚踢德国西门,一度被誉为中国的“冰箱之王”。
一句“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的广告词,火遍大江南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不信你问问身边的50后、60后、70后或者80后,没有不知道的。
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大件”之一,新飞冰箱是很多家庭梦寐以求的家用电器。当时在很多地区,男方家要是没有新飞冰箱估计都找不到媳妇。
而成为一名新飞人,是周边地区年轻人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新飞员工的福利也非常好,新乡市当地一直流传着“宁去新飞,不去银行”的口号。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在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国有独资企业。然而,新飞开始走下坡路,恰恰是在引进外资的情况下,逐渐被外资渗透,然后被控股,最后几乎被外资持股90%……
2017年新飞外债超过25亿,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宣告破产。而这次拍卖也比较惨淡,没几个人愿意接受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康佳以4.55亿的价格收购了100%股权。
新飞最辉煌的八九十年代,中国正兴起一股招商引资的大潮,各地展开了一场招商引资的竞赛,似乎只有合资才时髦。
当时的河南S也借鉴沿海地区的经验,制定了“引进外资嫁接和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希望引进外资入股新飞。当地在这种怪思想的情况下,开始给新飞包办婚姻。
那情形就相当于前几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潮一样,言必称大数据、互联网思维,谁要是不知道互联网+,谁要是不知道B2B、B2C、O2O、P2P谁就是土老帽。
为什么兴起了招商引资风潮?因为当时很多国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观念,外资很强大,会管理、会生产、会运作。国有企业太死、不改制恐怕迟早死路一条。
那个时候,很多企业管理者,甚至很多领导,简直是把外资当做救兵、当做大腿,似乎只要保住大腿,就能保企业万年长青。这就是我说的招商引资方面的崇洋媚外。
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人贱卖国有资产而中饱私囊(到底有没有后文会提到)。第一,新飞如日中天,资金充裕,没必要引资;第二,竟然一口气让出去了51%的股权。第三,合作方竟然是新加坡的外行……
还好有49%股份,加上德高望重的老掌门刘炳银靠个人魅力抵制住了董事会的干扰,新飞的业绩还能看。但是2001年,刘炳银因胃癌病逝,新飞土着系彻底失去了在董事会的话语权。
2005年新乡市政府再次将39%的国有股权转让给了新加坡丰隆集团,丰隆占股高达90%,新飞彻底从国有企业沦为了外资企业,新加坡空降了400名高管,新飞土着遭到血洗。
如日中天的一代家电巨头,因为猪队友或者两面人的包办婚姻,被外资活活的玩死,让人不禁感慨。作为一个曾经以新飞为自豪的河南人,蛋总十分难过。
值得深思的是,接手新飞的康佳,是华侨城集团控股的,而华侨城是国资委控股的,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看来在危难之际,还是自己人可靠啊。
改革开放40年成就是非常辉煌的,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是一路走来绝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险象环生,十分不易。
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简直是民族企业的一部血泪史,被外资玩死的,何止新飞一家,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商业到服务业,从食品加工到餐饮……
就在新飞引进外资的那一年(1994年),北京日化二厂与宝洁也喜结连理。北京日化二厂当时也是中国日化行业的领头羊之一,拳头产品是物美价廉的熊猫洗衣粉,一直稳居洗衣粉行业三家。
当时跟宝洁合资,以为终于傍上了大款,打开了上升通道并坐上了火箭,就等着起飞了。所以很快就签订了合作协议。
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并支付一点四亿元作为品牌使用费买断"熊猫″品牌50年使用权。
然后呢?然后宝洁就把熊猫洗衣粉提价,并利用熊猫的销售渠道兜售自己的两个高档洗衣粉品牌碧浪和汰渍,最后熊猫销量迅速下降,最后被榨干。
这时候的熊猫,对宝洁公司已经毫无利用价值,宝洁又把熊猫一脚给蹬了。2000年宝洁中止合资,熊猫又被打回北化二厂,这时的熊猫洗衣粉已经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与熊猫洗衣粉悲惨命运类似的还有活力28。上世纪90年代,“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一比四”的概念深入人心。
1982年,“活力28”率先在国内推出国际第三代洗涤用品——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市场占有率最高时曾达到76%。
而沙市日化也成为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洗衣粉广告的企业,第一个将广告牌竖在香港的内地日化企业,第一个赞助春晚的企业,第一个进入全国500强的日化企业。
在当时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中,联合国和伊拉克的官员,几次点名要活力28洗衣粉。香港媒体也将活力28赞誉为“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而沙市日化的老总滕继新的知名度也是如日中天,可以说不亚于现在的张瑞敏和柳传志。
然而活力28的高市场占有率,让觊觎中国洗涤剂市场的美国宝洁、德国汉高等国际巨头既眼红又羡慕。
又是在1994年,国际洗涤剂行业“巨头”德国美洁时公司主动找到活力28集团公司,表达了希望合资的意向,双方拉开了合资的序幕。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双方终于正式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并共同出资组建了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德方占60%股份,中方占40%股份,由德方负责经营管理。
条款中对合资公司的美好未来,有这样动人的描述:“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用美洁时的先进技术和活力28商标的知名度,发展一个强大的合营公司”。德方答应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
然而合同签过之后,活力28就被雪藏了,因为他们开始主打巧手品牌系列洗涤用品,最终活力28逐渐淡出了中国市场。虽然7年后中国回购了火力28商标,但早已经大势已去。
还有美加净,这也是个家喻户晓的品牌。1990年,美加净在全国护肤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0%。
同年,上海家化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指令下,“美加净”商标被庄臣以合资方式收购,作价1200万元。
1994年,上海家化花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2004年,美加净开始重塑被尘封10年的品牌,但已错失发展的宝贵时机。
着名的小护士大家都知道,曾经是中国第三大护肤品牌,品牌认知度高达99%,市场份额高达4.6%,但是2003年被欧莱雅收购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还有真对得起咱这张脸的大宝,原来是天天见,后来被强生收购之后,就逐渐淡出了市场。
为什么他们收购之后还要雪藏呢?第一,他们是为了收购销售团队和销售渠道,为自己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第二,以最低廉成本清除掉对手,实现行业垄断。
也就是说他们并购(控股),根本就没打算合作,把你的命买下来是为了更快的消灭你。如果不收购,那么你跟他打价格战,他价格也上不去。
比如滴滴和快滴撕逼的时候,消费者享受了多大的优惠,天天有补贴。合并之后,各种补贴就没了,相反还多了杀熟的手段。
大家可能不知道,90年代,人民币购买力有多强,桑塔纳竟然能卖到20万,奥拓都能卖七八万,基本上都是一套房的价格。
从这个角度奇瑞、吉利、比亚迪就居功甚伟,两万多的QQ一出来,奥拓你还好意思卖七八万?
还有当年的乐凯胶卷。只要有七八块钱的乐凯彩色胶卷在,你柯达就没办法定价到20元以上。
除了日化还有其他行业。1998年被雀巢收购的鸡精第一品牌太太乐;2003年被美国吉列收购的南孚电池,2006年被法国SEB收购的苏泊尔,被高盛收购的双汇,被雀巢收购的徐福记……
有人说你举的例子都是轻工业,可替代性很强,无关国民经济命脉。那下边就举一举重工业的例子。
比如始于1946年的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可以说是几乎是中国唯一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企业,市场份额高达95%,但是2006年被美国的约翰迪尔收购。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大国重器》这个纪录片,其中介绍了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徐工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已连续28年位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然而这个现在令我们骄傲的产值近千亿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差点在2005年被以3.85亿美元的低廉价格、被美国私人资本凯雷集团买走85%的股份……
后来有人披露了这个合同,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质疑是否有黑幕交易,是否涉嫌国有资产贱卖,是否威胁国家产业安全,最终惊动了上边被叫停。
就差一点点,庆幸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后怕。当时徐工并购案,美国政府高层亲自过来说情,其控制或摧毁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目的不言而喻。
作为基建狂魔,要是大型工程机械产业被人家控制或者毁掉,其后果不堪设想。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基建狂魔了。
观察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发生的并购案,并购者往往会解散企业的研发团队,消灭其研发力量,消灭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
千万不要再痴迷于以市场换技术的鬼话了,那只是一厢情愿。娃哈哈跟达能合作,但是参观法国工厂的时候,达能还要收取每人1.2万欧元的陪同费。收费事小,关键陪同等于监督。
汽车行业也很明显,一汽二汽上汽纷纷跟外国汽车巨头合作,发动机搞出来了吗?变速箱搞出来了吗?没有哪个巨头不防着中方,绝不会把核心技术拱手相让。
有人会问,并购是市场行为,资本无国界,全球化时代难道不允许国际并购?我觉得保护民族产业,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傻子才不保护自己的企业和品牌。
比如美国对内有《购买美国产品法》,对外有臭名昭着的301条款,只要美国认为可能危害美国的商业利益或国家安全,就可能发起制裁。所以我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案频频遭遇阻挠。
所以我们必须破除对外资的迷信,不要轻易相信外资会给我们带来技术,带来就业,决不能轻易放弃企业的控制权。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还要防止被国外资本收卖的两面人,这方面是有过惨痛教训的。
2008年奥运会期间,三名外资并购规章的起草者,被中.纪委和最高.检抓获。
他们是商务部条法司郭京毅、北京思峰律所主任张玉栋、以及北京善信律所顾问刘阳,三人还是同学,他们共同参与起草了《关于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位于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第一线的郭京毅,竟然为并购方献计献策,帮歪果仁找条文的漏洞,帮歪果仁介绍项目资源,这特么国有资产能不流失么……
他收受贿赂的方式也很高明,那就是“炸金花”,通过这种方式他赢了几百万元。他们参与过的就有天津LG、新飞电器、宁波LG化工、保定啤酒等、荣昌制药、大宇重工、苏泊尔……
今年开始,招商引资的力度又加大了,我希望某些国人要彻底破除骨子里的崇洋媚外思想,破除对外资的迷信,我们引狼入室是为了与狼共舞,最终直捣狼窝。
要想实现与狼共舞,前提就是不能被狼吃掉。那么要提防外资对控制权的觊觎,同时也要防止某些披着羊皮的两面人充当狼的帮凶。
与各位同胞共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学爸 | 不怕外资汹涌,就怕骨子里的崇洋媚外和两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