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 224 天 已进行25%
2019高考倒计时
自主招生报考指南
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将在明年3月开始,从自我成绩高校定位、自主招生初审筛选、再到高考、再到高校考核、再到最终录取,每一步都有竞争每一步都有淘汰,那么哪些考生很难通过高校的层层筛选,最终鲤鱼跳龙门进入理想大学呢?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2019年这五种自主招生考生更容易被淘汰:
第一类:
自主招生是教育部给重点大学下放了一定程度的招生自主权,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打破了高校只能通过高考这一条途径招收学生的传统。但是这个高校自主招生的自主权不是无限的,不是自己想招什么样的学生就能招什么样的学生,因为教育部规定自主招生降分录取一般不能低于一本线的(上海浙江单独划自主招生录取参考线),也就是高校只能在一本线之上的区间挑选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算这个学生有非常的特殊才能、高校也非常想要这个学生,如果达不到一本线肯定,神仙也难救。高校基本没可能越过教育部一本线的红线。
所以如果平时的成绩只能在一本线下二三本线晃悠,就算初审和高校自主考核能够过,能够拿到降分,一本线的红杠杠还是不可能逾越的。所以一本线以下的考生还是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高考上合适。
第二类: 申请材料不够硬的考生
随着自主招生越来越火热,大量考生加入自招大军,而清北等名校为了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学生,初审就越发严格,纷纷在初审阶段把明显达不到要求的考生刷下去了。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2018年自主招生各高校的初审通过情况,有些高校报名几万人,但最终通过的只有几千人甚至只有几百人。
一所985大学介绍,“初审阶段刷掉的大部分人没有任何‘能证明自己有特长的材料’,也有部分人提供的奖项材料不符合要求。”一所211高校招办主任介绍,该校报名的人数也达到了好几千人,最终通过资格审核的学生只有几百人。
实际上,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宗旨就在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在材料审核这一关,考生就必须拿出靠谱的硬性奖项材料来向目标高校证明具备一些特质,如果没有这些证明材料的话就估计初审是很难通过了。那么哪些材料算比较硬的报名材料呢?
我们根据往年申报经验大概分成以下五大类:一类是五项学科竞赛、二类是含金量较高的文科类竞赛、三类是科技创新竞赛、四类是论文、专利、五类是优异的平时成绩。如果你有这五类中的一个或多个硬性证明,那应该是能通过不少高校初审的。
第三类: 未在系统中确认考试的学生
凭借硬性材料通过了高校自主招生初审,还需要缴考试费(少数学校不需要)和确认考试,如果忘记在报名系统上缴费确认考试,那就后悔去吧。往年有很多家长不知道甚至忘记这个步骤。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于自主招生的报名、审核、确认都能网上流程不熟悉,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规划。
第四类: 考核变现不突出的学生
确认考试之后也不要急着沾沾自喜,更严格的考核还在后面。前面的材料审核你只是提交了书面材料初步证明了你可能具备一些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但是你到底是否真实具备这些素质,高校还安排了笔试、面试来深入考核。高校专家教授会考察你的综合素质,高校还会出一些比较高难度的笔试题测试你的学业成绩。笔试在加深了的高中学科知识(难于高考)考核之外,还有专业知识方面的考核,所以大部分学习能力不够的考生就此出局。
而高校自主招生的面试考题一向都很灵活。不少考题紧扣当下热点,极富思辩,引发考生和家长热议。
提醒各位准备参加2019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前对笔试、面试进行准备,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进行累积和训练。聚铭师每年都将举办自主招生培训营,为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传授最专业的面试技巧,咨询电话:010——57354567。
第五类: 定位不准的考生
参加自主招生,需要长期的规划,现阶段,家长除了要给孩子搜集材料外,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定位”。这也是大多数家长觉得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定位不准确,有可能会影响自招的通过率,最后导致错失机会。
那么对于这些院校我们究竟怎么去定位、怎么去安排,实际上应该从八个维度来研究这一个问题。这八个维度要通过自己的高考成绩,这是第一点,没有成绩一切都免谈。第二个要通过自己选报的大学地域来做出筛选。第三个就是通过招生专业。第四个就是通过申报的条件。第五是限报数量。第六个优惠政策。第七个看初试复试的通过比例。第八个看笔试面试。我们做自主招生一定要通过这八个点来进行一个完整的定位,这是非常重要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自主招生中,这5类考生最易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