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们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曾国藩读书会”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或者“置顶”
「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过一个人:
如无意外,于谦本应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还有另一位高人横空出世,此人不仅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个更适合它的称呼——圣贤。
这位让当年明月盛赞不已,认为超过了朱元璋、张居正、于谦的牛人,就是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世便称他为阳明先生。
在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所谓“三不朽”,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真三不朽,就是后人称赞王阳明在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这些事放在平常人身上,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现代科学也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快乐,体内就会分泌出一种激素,提升身体状态。一个人如果抑郁、郁闷,那么身体状况就会随之下降。
王阳明身上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处事智慧,他正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乐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还修身治学,德业兼进,最终在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01. 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02. 与朋友相处,要互相谦让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03. 要克己修身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04. 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05. 对朋友少指责、多鼓励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06. 蒙蔽心灵的,永远是物欲
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07. 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
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08. 这个世界没有对不起你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你如果是以厌弃外物的心去静中寻求,相反只会养成骄横怠惰的恶习。你若不厌弃外物,再到静处去涵养,这样就是可以了。
09. 诋毁他人,耽误的是自己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10. 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END
推荐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一生伏首拜阳明,只为这10条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