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手机城]秋览城丨远离电器,拒绝手机,作家舒国治的别样人生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这是“秋览城”主题

  第1次推送

  对于舒国治来说,无论是发表的文章还是出版过的书籍,都和旅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淡然处事的态度,也让他笔下的“旅行文学”焕发着独特的生命力。9月2日15:00,舒国治来到北京SKP RENDEZ-VOUS,分享他在书里书外的旅行见闻,谈一谈他的旅行与审美。本次活动也是北京阅读季“秋览城”主题的第一次活动。

  ▲舒国治讲座现场

  舒国治是一个不用微信、没做过直播、甚至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的人,就连手机都还不是智能的。

  然而他大半辈子所过的生活,正是多少文艺青年念兹在兹、却无法达到的至简境界。

  因为喜欢赖床,年过60的舒国治一辈子没有上过班。他早年因一篇小说《村人遇难记》扬名台湾文坛,却没有趁热开疆辟土,而是转身去了美国流浪。7年里,他开着一辆破旧的雪弗兰二手车,游遍美国44个州,期间以零星稿费为生。手上的钱花光了,就在旅途中某个小镇打些零工,存些路费,然后继续漫无目的地晃荡。

  后来回到台北,40多岁的舒国治开始有了一个“专栏作家”的身份,却规定自己每周撰文不得超过两篇,每篇字数不超过两千。

  住在台北湿热的公寓楼里,舒国治坚持不装冷气,家里也没有电视机、电话、网络这样“多余”的东西。

  ▲台湾着名作家 舒国治

  舒国治的整场人生,是极简的内涵。但这看似难以效仿的人生路径,却影响了许多人。

  有人在读了他的“人之不快乐或人之不健康,便常在于对先前状况之无法改变。事实上,最容易之事,最是少人做到”之后,真的去率性而行了一段,开启了此后永不朝九晚五的人生。

  有人在旅行时从不拍照,风景照不拍、游客照更不拍,就好像舒国治写的:“不要太快回家,不要担忧下一站,不要想自己脏不脏,或者这个地方脏不脏。不要忧虑携带的东西够不够,最好没带什么东西。没有拍下的照片或没有写下的札记都不算损失,因为还有回忆。”

  人们称舒国治为“城市的晃游者”。在《理想的下午》、《流浪集》等经典作品中,他以一个多年行走在路上的“晃游者”的视角,书写不同城市的样貌与性格。

  ▲现场观众

  他写纽约:

  要谈纽约,不能不谈纽约的高。纽约文化上的高,有不少要托其楼高之赐。人们常说的纽约人目空一切、形态冷峻高傲,街头步行神速,连车辆也互不相让,凡此诸般印象,也实有不少是隐隐发自对纽约这凭空拔起的参天森严水泥丛林之折畏。

  写牛津:

  只需在街上听到钟声看到院墙,便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城。牛津本色,沉静分隔。而牛津的雨,更增添这份沉静分隔。人在这个大型街巷迷宫中走路,三年或是三十年,必然很受袭染这特殊气氛;一旦沾上了,搞不好倚恋它一辈子。

  写京都:

  龙安寺枯山水的禅趣,南禅寺的高宇大院,诗仙堂的静谧寂思,都令人赞赏,每次再去总会一一造访。然而多年后偶在脑际闪过的京都零星印象,竟然是夜晚在大德寺左近月光下的深巷长墙及脚踏碎石子的沙沙声。

  写各个城市的街头小吃:

  纽约的披萨、热狗显然不够可口,一杯 Egg Cream(巧克力牛奶冰苏打)倒是解渴沁脾。罗马、翡冷翠的甜点蛋糕,鲜润振人心神,口齿留香。台北的葱油饼,员林的肉圆,王功的米糕冰棒,草屯的蚵嗲,北京的烤红薯,也是好的。最要者,是能边走边吃。

  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群,舒国治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用文字记录下属于他们的故事。在活动上,舒国治还为现场观众展示了一些风格各异的建筑。中国、法国、美国、日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洲,建筑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是美都是相似的。

  ▲徽派建筑

  ▲Gamble House

  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 Gamble House 是美国艺术和工艺风格建筑的杰出典范。房子和家具都是由1908年当时的 Charles 和 Henry Greene 格林兄弟的公司设计。这所房子是一个国家历史地标,归帕萨迪纳市拥有,由南加州大学经营,对外开放公共旅游。

  ▲法国公寓

  ▲京都的房子

  ▲美国的房子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这个只旅行、不拍照的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回忆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不会被复制,更不会被剥夺。相机记录的只是表象,照片背后的自然之美和深厚感情才是最珍贵的。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阅读君为您推荐舒国治的两本“旅行之书”。

  【书籍推荐】

  《理想的下午》

  作者:舒国治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风靡无数文艺游子的行囊必备之书。

  迄今为止,最有态度的旅行文学佳作。

  关乎旅行,也关乎晃荡,更关乎生活。

  信步由之,放眼而望,清风明月时时得于道途,却无须拥有也。

  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十年前在台湾出版后,风靡了无数文艺游子,几乎人手一册。此次发行简体版,篇幅扩大增加,喜好旅行文学者,不可错过。

  《流浪集》

  作者:舒国治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

  本书为着名作家舒国治的代表作之一,与《理想的下午》俱为作者人生哲学与舒氏散文魅力之集中展现。在本书中,舒国治畅谈流浪的艺术与态度,追忆于美国公路上的荒游浪途,在走路、喝茶与睡觉等琐事中娓娓道来其任性自在的处世哲学和技巧。舒国治的文字文白相间,自成一格,笔下所述无论是关于旅行流浪或是走路喝茶睡觉,始终抱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自在态度,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在简静的文字中不动声色吐露悠闲与自在的人生意趣。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

  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

  着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北京阅读季相关活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八方手机城]秋览城丨远离电器,拒绝手机,作家舒国治的别样人生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