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新传]可怜的牺牲品!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真相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文/大橙子

  于凤至,字翔舟,1897年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少女时代,因其父于文斗与张作霖的交情,与小自己四岁的张学良订婚,并于1915年结为伉俪。

  1927年,张学良结识赵一荻并坠入爱河。

  1936年“西安事变”后,于凤至为营救张学良百般奔走,并在之后张学良被幽禁溪口期间,与赵一荻轮流陪伴。1940年,于凤至因乳腺癌获准赴美就医。1964年7月4日,时年六十七岁的于凤至与张学良正式结束他们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婚姻,同日,张学良与赵一荻举行婚礼。

  图/少女时代的于凤至

  感情破裂还是政治阴谋?关于“少帅”张学良和他原配夫人的离婚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此前在所谓“纪实文学”中较为主流的一种说法是宋美龄在张学良受洗时从中作梗,坚决主张他不能同时拥有两位夫人,以胁迫张学良离婚。但这种说法不仅无半分史料佐证,即使以常情推断,以当时宋美龄与张学良、于凤至二人的友谊,她也绝无可能以此作为理由做出“棒打鸳鸯”的事情。

  宋、于的亲密关系在于凤至晚年的回忆录中可见一斑。宋美龄曾多次安慰于凤至,“不要急,慢慢想办法”。甚至在张学良羁台期间,宋庆龄仍多次充当着张学良与于凤至的“信使”,代于为张捎去生活用品。

  在张、于二人正式离婚后,“宋美龄和我(于凤至)每年都互寄圣诞、新年贺卡。这年,她贺卡信封上仍旧是写张夫人收。一直到现在,每年都仍如此。”若真是宋美龄逼迫张学良离婚,于凤至怎会不计前嫌与其依旧亲昵?又怎会接收到写着“张夫人”的贺卡?

  图/张学良与于凤至打高尔夫球

  另一种说法则倾向于是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如周毓文1961年在一篇文章中说,“那是于凤至提出的,她已年老多病,不能回来陪伴丈夫,她为报答赵一荻三四十年同汉卿的患难生活,自己情愿让位。”但于凤至真的如此“高尚”,情愿为别人放弃自己的婚姻?

  事实上,从她晚年的回忆录中可以明显看出,她一直对这桩离婚案耿耿于怀。其不仅一直以“张夫人”自居,对赵一荻发牢骚,“赵四不顾当年誓言,说永远感激我对她的恩德,做一辈子汉卿的秘书,绝不要任何名分”,还直接否认离婚的事实,“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结婚……”

  那么,这个“非法的所谓离婚”是怎么来的?

  根据已有资料显示,最早在1959年秋天,张学良的挚友张群与着名画家张大千就向他提过离婚的建议,“(于凤至)应该成全赵四小姐的一番美德”。但这一次好友的劝说并未让张学良下定离婚的决心。

  1964年,张学良在台湾《希望》杂志上刊登了《西安事变忏悔录》,于凤至在美国看到这篇文章后,认定此系蒋介石伪造,便发动各种舆论攻势企图营救张学良。蒋介石获悉于凤至在美国的活动既憎恶又恐惧,不禁打起张学良的主意。此时,作为张学良好友的张群出于对张学良安全的考虑,重提张大千前次的建议:与于凤至离婚并给赵一荻一个名分。并很快得到宋美龄与张学良的赞同。此种情况下,于凤至即使百般不愿也不得不同意离婚。

  图/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结婚照

  从东北帅府到溪口监狱,再到台湾与美国,两人的婚姻跨越了近半个世纪,却最终在六十多岁的高龄时因政治原因走向破灭,不知身在其中之人究竟作何想法。

  参考文献:

  窦应泰:《张学良身后十大谜团》,作家出版社,2011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张学良新传]可怜的牺牲品!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真相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