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帖,这个明代书法家500年来都叫人服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今天

  我们来看看

  这位明代书法家

  是如何临摹的

  

  《临魏晋唐宋诸家帖册》

  写于弘治甲寅,祝允明时年35岁

  正当壮年,临习勤勉

  所临摹之作品

  惟妙惟肖,令人叹服

  祝允明:

  “仆学书苦无积累功,

  所幸独蒙先人之教,

  自髫丱以来,

  绝不令学近时人书,

  目所接皆晋、唐人帖也。”

  “于时年少气锐,

  憪然皆以古人自期。”

  “沿晋游唐,守而勿失。”

  

  蔡襄《澄心堂纸帖》(上)

  祝允明《临蔡襄澄心堂纸帖》(下)

  《临米芾元日明窗帖》

  祝允明:

  “《黄庭》《兰亭》《急就》章草,

  二王、欧、颜、苏、黄、米、赵,

  追逐错离。”(《写各体书与顾司勋后系》)

  

  米芾《元日明窗帖》(上)

  祝允明《临米芾元日明窗帖》(下)

  《临王献之廿九日帖》

  祝允明《奴书订》:

  “今人但见永兴(虞世南)匀称,率更(欧阳询)劲瘠,琅琊(颜真卿)雄沉,诚悬(柳公权)强毅,与会稽(王羲之)分镳,而不察其为祖宗本貌,自粲如也。”

  “…赵室四子,莆田恒守惟肖,襄阳(米芾)不违典刑;眉(苏轼)、豫(黄庭坚)二豪,啮羁蹋靮,顾盼自得,观者昧其所宗。子瞻骨干平原(颜真卿),股肱北海(李邕),被服大令(王献之),以成完躯。鲁直(黄庭坚)自云得长沙(怀素)三昧。诸师无常而具在,安得谓果非陪臣门舍耶?而后人泥习耳聆,未尝神访,无怪执其言而失其旨也。”

  

  王献之《廿九日帖》(右)

  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左)

  《临大令十三行》

  祝允明题《临王羲之法帖卷》:

  “古今书家辄称锺王,后世虽有作者莫可企及,锺则专工于楷,而逸少独能兼善之,故其尺牍相传,等若球璧,即石刻流播,亦奉为模范。”

  

  王献之《洛神赋》刻本(上)

  祝允明《临大令十三行》(下)

  《临墓田丙舍帖》

  祝允明《忆摹赵文敏书唐集七十首卷》:

  “正德丁卯仲秋,同东楼老先生锡山,访钱氏家藏书画卷。见《赵文敏书唐集百首》,观其书法俊秀,用笔得羲、献之妙。笥中有素纸一卷,舟中寄兴,忆摹七十首,聊以效颦,不自知其芜陋也。枝山居士允明。”

  

  锺繇《墓田丙舍帖》(上)

  祝允明《临墓田丙舍帖》(下)

  临魏晋唐宋诸家帖

  祝允明《写各体书与顾司勋后系》题:

  “今效诸家裁制,

  皆临书以意构之尔。

  知者乃或妄许为能书,

  殊用愧恨而已……”

  

  祝允明

  临魏晋唐宋诸家帖

  认真对比下,

  他们都服了!

  文徵明《题祝希哲真草千字文》云:“余尝谓书法不同,有如人面。希哲独不然,晋、唐则晋、唐矣,宋、元则宋、元矣,彼其资力俱深,故能得心应手。”

  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京兆少年,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

  清顾复《平生壮观》云:“祝希哲为徐武功之甥,李太仆之婿,书法亲炙两公,而耳提目触,不须构思。九势八法,所得已过半矣。况乎加之以力学,无古不师,见其楷书学《季直表》《力命帖》,章草学《急就》,狂草学《自叙》,行书学二王,间以唐宋,落笔沉着,气韵恢弘,当日声名迈三宋而上接鸥波,洵不虚矣。”

  明文彭跋《祝书东坡记游卷》云:“我朝善书者不可胜数,而人各一家,家各一意,惟祝京兆为集众长。”

  ......

  纵观书法史

  也是一部临摹史

  临尔后能得,得尔后能悟

  悟尔后能化,化尔后通神

  祝允明是其中的

  临帖楷模

  反观当今书坛

  一味创新,不屑临古

  粗鄙丑陋,怪诞流俗

  其病深矣

  

  公众号又双叕改版了,为了不错过精彩内容,建议您按照图片提示,将「书法屋」设为星标(安卓用户“置顶”)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论临帖,这个明代书法家500年来都叫人服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