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出现了多次大的改革,其中有两次改革可以标志教师打破了终身制。一次是从2002年新聘的教师实行了合同制聘任方式,聘任合同三年一续聘。虽然说到现在为止,也没看出合同制聘任的教师与以前的教师有什么区别,但至少为教师退出机制提供了条件,对不符合聘任条件的老师只要解除聘任合同就可以实现教师退出了。还有一次就是2011年开始从试点到全面推行的教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教师资格不再终身制,对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5年一注册,这同样可以对不符合条件的教师不与注册资格,连教师资格都取消了当然就得退出教师队伍了。
以上改革,虽然看起来从制度上已经有了教师退出机制,但到目前为止,除了有教师违反了法律法规,从行政处罚的角度去让教师退出教师队伍以外,还没有一个地方真正实行对教师的综合性考核,对不合格教师实行淘汰式的退出。其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工作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怎样去考核教师,由谁去考核,怎样保证考核的公正性等,都是大问题。因此,所谓的合同制,教师资格注册到目前都是形式大于内容,除非教师是受了重大处分,不会有教师因为所谓的不能胜任工作而被退出,从这个角度,目前在编教师仍然可以认为是“铁饭碗”,吃着“大锅饭”。
再者,我们来看看关于教师提前退休的问题。教师提前退休工资待遇是会有很大损失的,如果因为生病这样的原因就让他们提前退休有些不近人情,甚至不少教师的疾病还是职业所致。如果从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来看,真正应该退出的是那么少数工作极其倦怠,师德存在问题,不称职的老师。
当然,提前退休、打破资格和职称的终身制还没有全面铺开,在实行起来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是事实,毕竟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就将自己的资格和职称给让出来,这也让奋斗二三十年才得到这么一份高级职称的教师感到极为不公平,毕竟自己错失了最好的年华,论年纪、经历和知识更迭,自己都比不上那些小年轻,而职称和资格意味着高工资,如此情况,又有谁愿意把利益让出去呢?
打破资格和职称终身制,现实可能并不允许。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走的就是职称发展途径,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十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还要达到各种论文、教学成果和经验。很多教师努力一辈子的事,就是想早日评上高级职称。国家在职称评定上也在逐渐向教师倾斜。
国家振兴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狠抓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着重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限期各省区2020年必须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