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轨道,越过时间的荆棘。我有幸欣赏了祖国文化的瑰宝——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传说祖庚和祖甲的母亲名叫妇妌,她是一位农业科学家,擅长种植庄稼。妇井去世后,祖庚和祖甲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决定为妈妈铸造一只鼎。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非常高超,那时候的人们可以按比例把铜、锡、铅几种不同的金属混合在一起,铸造出鼎、爵、尊等等精美的器物。不过,祖庚和祖甲想要铸造的这只鼑,可不是一只简单的鼎,它可是一只超级大鼎。大约高1.3米,重八百多公斤,大约和15个成年人的体重差不多。铸造这样的大家伙,需要先分别铸造出零部件,然后再合成一个整体,制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这只鼎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鼎身上有很多精美的纹饰。有鱼纹、虎纹,还有饕餮纹。“饕餮”是古代的一种神兽,它喜欢吃各种各样的美食,把它铸在鼎上,表达了古人希望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司母戊鼎被挖掘于1939年3月19日的晚上,当时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吴培文的叔伯哥哥吴希增在野地里探宝,探杆探到13米时,碰上了坚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头上带着铜锈。当晚,他们找了十七八个人,趁着夜幕动工挖掘,为了防备日本人发现,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第二天晚上,挖掘队伍扩大到40多个村民,连挖了三个晚上,抬上来一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正是震惊后世的青铜器国宝后母戊鼎。
但安阳早已被日寇占领。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后,便秘密运回村中,暂时埋到了吴培文的院中,用柴草伪装好。很快,日本人就得到了消息,派人来打探消息。日本人走后,吴培文等人经过一番商量后,找到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打算卖掉它。肖寅卿来看了货,决定出价20万大洋,不过要求将大鼎分割成几大块装箱。但毕竟是珍贵的文物,大家于心不忍,决心要把大鼎好好保护起来。
之后,日本人连续派兵进村搜宝。第一次,日军100多人将吴家大院翻了个
底朝天,由于此时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日本人终于无功而返。日本人走后,吴培文将大鼎转移到了自家马棚地下。第二次,日军来了三辆大卡车,一进村,就架起了机关枪,吴培文急急忙忙检查了马棚的伪装,又泼了些泔水,成功混出了日军包围圈。一直在村外待到天色擦黑,吴培文听到了日本人收兵的哨声,他立刻跑回家,直奔西屋马棚,谢天谢地,大鼎仍在。吴培文大叹"大炉有灵,天助我也。"
这之后,吴培文花20大洋从古玩商处买了一个青铜器赝品,藏在自己家炕洞里。不久以后,日本兵和伪军又进村了,直扑吴家后院,扒开吴培文的睡炕,抢走了那个赝品青铜器。但由于日本人仍旧盯紧了吴培文的行踪,要继续搜捕他。为了保护大鼎安全,吴培文将大鼎秘密托付给自家兄弟,远离家乡避难,走了十年。亲为保护国宝,在吴家大院三次转移埋藏地,最终将其埋藏在吴家大院东屋,免遭日寇掠夺,直至抗战胜利。
当我看到司母戊鼎的时候,我仿佛已经近距离地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千百万年来悠久的文化,深深的体验到了祖先们的智慧。司母戊鼎不仅是古代文化技术的里程碑,而且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司母戊鼎,热爱那些见证了历史的老物件,保护它们,感受它们的文化气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马云蕾:司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