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现南海第一批万元户的丹灶南沙,如今新机勃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40年前,南海得改革开放之先机,涌现了第一批“万元户”,以震惊全国的速度成为先富起来的典型,一度成为全国首富县。而最为老一辈南海人津津乐道的,是1980年1月10日,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率领县委班子到南沙大队“贺富”的传奇。

40年前,南海的改革从农村起步;40年后,南海改革再出发的原点又着眼农村。

丹灶镇南沙社区位于丹灶镇金沙北片,东临北江与三水区隔江相望。全社区下辖向南、三村、二甲、六甲4个经济社,曾获得广东省卫生村、“六好”和谐平安社区、佛山市生态示范村、佛山市先进集体、佛山市五好新农村等荣誉称号,向南村、棋盘村为其特色代表村。

南沙棋盘村

全国首“贺富” 的致富奇迹

改革开放后,南沙大队大胆搞副业,织箩、运输、建筑,尤其是大队的五金厂,发展得红红火火。五金厂拥有300多台手压机,50多台冲床,是南海工业的先进典型。这些副业创造了村里面七成的财富。1979年,南沙大队因为走农工商多种经营的路子,搞活了农村经济,当年该村人均分配550元,一跃成为南海全县“首富村”。

1980年1月10日,一次看似普通的拜年犹如初春惊雷,震动了整个南海。

当时,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的梁广大带领南海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到南沙大队“贺富”,抬着6头烧猪、10坛九江双蒸酒,带着100万响的鞭炮和烟花,专程来到南沙大队,和农民们开席饮酒。这是“全国首个由县委主导肯定富裕的行为”。

给人均收入超过400元的大队“祝富贺富”,给“万元户”们颁发奖状,在当时全国还比较保守的大背景下,梁广大作出了“贺富”这一个大胆的决定。从1980年开始,南海连续三年“祝富贺富”,给“万元户”们颁发奖状。南海全县上下迸发出冲天干劲,一时间潮动珠三角。先走一步的南海盘活农村经济,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致富的一面旗帜。

棋盘为新 信诚有为

南沙五金产业自上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至今仍是经济支柱,80%的户籍人口经商,棋盘村亦然。棋盘村以诚立村,特别注重诚信,经商要诚信,做人更要诚信。而这背后也有一个无法忽略的人物,他就是被乡人誉为“五金之父”的徐才。

徐才是一名五金师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为对家乡许有承诺,徐才放弃了在广州当一名六级技工、获取高薪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和南沙大队的干部共同开办首家大队五金厂,给棋盘村带来了技术、材料和销路。产品销往广州等地市场,经济效益颇佳,村民生活富裕起来,村民开始尝到发展五金甜头,集体经济好起来,带动邻乡纷纷办起来五金企业,全镇五金业迅速发展,带动金沙五金业形成中国日用五金产业集群,从一家发展到近千家,徐才因此被誉为“五金之父”。

据南沙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棋盘村正在筹建一个以小五金产业的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展览馆,既是纪念徐才,也是为南沙发展追本溯源。

“传承好家风·共筑中国梦”公益徒步

棋盘村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每座民居都是统一的坐东向西,全村当年在一个地块上统一新建成,故称之为新村。之后,人们见其整体格局形似棋盘,故又称之为“棋盘村”。

棋盘村建村至今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岁月沧桑,村内的陈氏宗祠、棋盘巷、棋艺巷、古民居仍保存完好,古风犹存,接连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传统村落。其中,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陈氏宗祠因其独有的中路三间五进的建筑设计,获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称号,并被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棋盘村标志性景观前留影

除了诚信经商,开源节流同样重要,对于棋盘村的人们来说,节俭、不铺张浪费的品德尤为重要,而这则源于村里的另一位传奇人物——陈北。

陈北,南沙棋盘村人,幼年在榨油厂当小工,因扫地收豆而被称为“扫地北”,后接手榨油厂生意,成为当地富翁。富甲一方后陈北生活上仍非常俭朴,绝不准家人有铺张浪费和大饮大食的行为。

一次,陈北准备夜渡回厂,就在杂货店购买了一小包榄角,以拌白饭,后遇风雨,无法夜渡,为节省费用,陈北冒雨赶回家,却发现家人趁他夜渡离家,煮了多种美食正大快朵颐。像落汤鸡一样的陈北见家人大鱼大肉,就坐在地上,摸出榄角,一口一个地吃,愤愤不平地说:“我一口一个榄角,打算将整盘身家散了算!”吓得家人以后再不敢了。

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大洲沙后人的一个口头禅,陈北发财后还保持着勤劳俭朴的作风一直在警示和教育着后人。

向南而居 贤泽后人

向南村,始建于明代中叶,由南迁移民聚居而成,因先祖开村时,坐北向南而建,故而得名。

盛夏时节,村口附近一排又一排的龙眼树果实累累压弯了枝,让人垂涎。

向南村里有一排古建筑,以前是私塾,就是以前人们常说的“卜卜斋”。有的是供奉祖先的宗祠。现在村里摆寿宴、祭祀、村会、婚礼等,村民们在这些屋里进行,其中又以处静李公祠最为着名。

“传承好家风·共筑中国梦”公益徒步暨“我们的村规民约”宣传活动,在向南街前进行义卖。

据说,清末年间,村中有一富人在外做生意,机缘巧合结识了当时的抚粤使者许振袆,并邀请其为“处静李公祠”题字。距今,它已历150多年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向南村的成长与兴盛。

除了处静李公祠,村里保留完整的还有7座清代祖祠,分别是东明祖祠、洁元书厅、光庭别墅、南似书室、西岳书舍、天镜家塾和佐廷家塾。据说,由于祖辈是当教师的,重视文化教育,到向南村开村后,他希望子孙后代多读圣贤书,接受礼教的熏陶,因此,后人一直秉承“知书达理”的祖训,在村中广泛建立了书塾。

这些古建筑以13条古巷相连,古巷的门头皆用青砖砌成,牌匾嵌在青砖上,分别刻有约礼、由义、居仁、积厚、东壁、履中、祥安、让安、俭安、良安、义安、恭安和礼安等,排列整齐严谨,这在大多数古村落中较为罕见。

在一条条古巷中游走,仿佛来回穿梭古今,不仅能感受到厚重的文化,还能体会到南沙人保存古迹、传承历史的那份真心与赤诚。

文化传承 生态产业

南海是醒狮的正宗发源地,也是南沙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前乡人中举、祠堂落成,都会舞狮,现在新兵入伍、婚庆嫁娶,也多有狮队助庆。锣鼓喧天,舞狮灵动,喜气洋洋,一家老小齐齐走出家门,欢声笑语不停,一切仿佛都鲜活起来了。

狮醒南沙·共贺新春活动

自2009年对古建筑群“修旧如旧”后,南沙在保护古迹、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村容村貌、硬件建设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如今,南沙社区正在申创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围绕着美丽和文明两方面去入手,所有工程项目预计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届时南沙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群众。

未来,南沙将在以小五金产业为主的基础上,围绕古建筑和古文化,创新历史与现代的连接新模式,打造特色景观社区。

丹灶镇坚持制造业立镇,传统五金、汽配、装备制造等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等新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两大新兴产业,制造业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区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和文化优势持续增强。

走进南沙,看“诚”立于天地间,望“仁义礼智信”刻于半尺头顶,悟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生根。南沙居民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地发展和壮大五金产业,同时发掘和弘扬历史传统文化,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新南沙人共同来感受和融入南沙。

行政服务预约|公租房|社保查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涌现南海第一批万元户的丹灶南沙,如今新机勃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