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风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闭幕,明年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取向和工作任务已经明确。从会议的部署来看,那完全是一个多维、立体、系统的方案,对我国经济形势与问题,把握得可谓客观精准,而解决问题的对策,则方法多样,环环相扣。需要阐释的方面太多,笔者在此专谈明年的宏观政策的取向。
按照会议的部署,明年还将“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细心的读者可能已注意到,“积极财政要有力度”与“货币政策的松紧适度”,是新提法。这个新提法是理解明年宏观政策的关键。
从现在到明年的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会议文件是这么说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而“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说,这里说的高杠杆,主要是企业负债率太高,而泡沫化,应该是指中国房地产业的结构性泡沫。要化解这两大风险,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是不行的,如果经济增速过低,收入减少,资产风险会骤然加大,甚至会冲击金融体系。确保中国经济必要的增速,体现的正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的“稳”字诀。
要说中国经济下行面临通缩压力,还有一个世界性背景,那就是美联储正在收缩货币,由此带来一种世界性通缩压力。刚刚公布中国11月份经济数据,CPI同比增长1.4%,创了五年新低,通缩是很明显的。由于美元的升值,资金正向美国回流,笔者看到一个数据,今年以美元为主导的共同基金在亚洲股市的整体收益率只有3.2%(而欧元为11.2%),因为投资收益大部分被汇兑损失侵蚀了。由此你不难体会到明年美元加息以后全球的资金流向。但事情有一弊也必有一利,美元加息、升值也给中国货币政策腾出了空间。
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在“积极”之外,还特别强调了“要有力度”。尽管会议强调了“三驾马车”的均衡拉力,但真正完全可把控的、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的、作为经济保底的最后底牌还是政府投资。明年的政府投资,可施展的空间还是很大,因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战略,将重点实施,明年正是开局之年,要有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围绕着这三大战略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机会当然巨大。如果你将这三大战略,放到中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上来理解,你会发现,中央不显山不露水已悄然对前期的城镇化进行了纠偏,不再搞摊大饼式的遍地开花的城镇化了,而是重点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带,以求得经济效率和规模效应。会议文件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这就是明确告诉社会各界,城镇化不是盖房子,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一体两面的。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助于提升你对中国未来战略布局的理解,对你的投资必有裨益。
适应经济新常态,明年的GDP增速很可能下调至7%,而财政政策的力度可能会体现在中央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和赤字规模的扩大,赤字率较今年会有进一步的提高。货币政策也将因为美元加息获得更多的回旋余地,“松紧适度”的说法,只是相机决策的策略性表述,大致说来,明年肯定会有多次的降息降准,“松紧适度”最终会表现为“松”才是“适度的”。
上述这样一种宏观政策取向,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基本保障,有了这种保障,“稳中求进”的“进”字诀才有施展的基础,才有可能“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才能够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欢迎关注:
金钱注意
微信号:money9918
全球视野的财经战略,宏观背景下的微观投资与理财。
请你注意,你的金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明年宏观政策将更宽松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