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疫苗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舆情民愤,关键在于疫苗造假事件本身的性质太过恶劣,严重侵害了社会公众的人身健康与安全,这是公众所绝对无法容忍的,也是爆发特大舆情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公众的心目中,疫苗一方面关乎到孩子乃至自身的安全,是应该绝对保证安全的和无条件信任并接受的。所以,当公众发现竟然有企业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造假时,公众的神经彻底被刺激到了。这种刺激,让人回想起了10年前令人心有余悸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叠加起来就形成了超大舆情。舆论会认为,原来我们除了有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药品安全问题,这自然会引发公众的不安与焦虑。
但事实上,中国的药品安全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是存在的,这种存在和腐败存在密切的关联。虽然我们一直在改进,但至今还未能根治。11年前的2007年7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执行了死刑。
作为国家食药监局的原局长,他为何被判处死刑呢?根据2007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5月29日作出的一审判决,认定郑筱萸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郑筱萸受贿金额才六百多万,哪怕是11年前,这个受贿金额也不算太大,如果单从受贿视角看应不至于判死刑,所以在宣判后郑筱萸也表示不服提出上诉。最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于6月22日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终,郑筱萸被执行死刑。
在被执行死刑前,郑筱萸想通了,并写下了《悔恨的遗书》刊载于《教育纪检监察》2008年第7期。
2007/7/9
MONDAY
《悔恨的遗书》
明天,我就要“上路”了。此刻,我有许多话想说,这些话对现在活着的人也许“有用”,所以我不想把它带走;这些话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说出来我也许会感到舒服一些。
我1944年12月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想我由一个赤条条的小男孩最后出息成为一个国家的部级官员,我的人生应该说是很成功的,我对得起父母给予我的这条生命。随着我职务的不断变换,官越做越大,我给我的父母和家族一次又一次地带来惊喜、兴奋、自豪和骄傲,郑氏家族因我而光宗耀祖;然而,如今我以这种方式来为我的人生画上“句号”,我成为全国人民舆论的焦点,我被全国人民唾骂,我又使我的父母和家族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此时此刻,我真不知该对我的父母(倘若他们地下有知的话)和家族说些什么!
说句心里话,我即使是天天做梦,也梦不到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在中国,因“犯玩忽职守罪”而获死刑的部级高官建国以来我是第一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渤海2号油轮”失事,当时国务院的一位副总理给的是“记大过”的处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兴安岭着火,林业局长的“处分”是辞职;近期的松花江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的局长也是辞职了事;重庆的天然气泄漏事故,死了200多人,中石油的老总也就是个免职。因“渎职罪”而获死刑的也有,就是重庆的“彩虹桥垮塌事件”,一名县长被判死刑,但县长属基层官员,和部级官员还没法比。所以,当一审判处我死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不是一般的震惊!我是部级官员哇,我没有直接杀过人哪!我的第二反应是不服!我认为量刑过重。
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舆论却是一片的叫好声,大家咬牙切齿地鼓掌欢呼。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为什么会激起这么大的民愤?原来是我这个部门太重要了,我这个岗位太重要了,我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虽然没有亲手杀人,但由于我的玩忽职守,由于我的行政不作为,使假药盛行,酿成了一起又一起惨案。这个帐我是应该认的。我今天能死,主要是因为我这个岗位的责任太大,如果我在其它的局级或部级岗位上,即使是受贿的额度再大点,也不至于掉脑袋。我的悲剧使我得出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当官不要当重要岗位上的官,并不是权力越大越好;再有就是当官一定要负责任!不要以为当官是什么好“玩”的事,不负责任的结果最后很可能就是我这样的下场!
从我被判死刑这件事上,彻底地看出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王怀忠临死时就说过:看来这次中央反腐败是动真的了。我的死刑再一次证明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
我现在最后悔的是不该从政。我1968年从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我应该一直搞业务。如果我一直搞业务的话,毫无疑问我现在早已经是教授了,我会照样生活得很好,我也就不会落得今天这样一个结局。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绝不从政了!
明天我就要“上路”了,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现在最害怕的是,我将如何面对那些被我害死的冤魂?我祈求他们能够原谅我、饶恕我,我这不已经遭报应了吗?
郑筱萸绝笔
二00七年七月九日
(原载《教育纪检监察》2008年第7期)
这份“遗书”中郑筱萸感叹道,他没想到舆论对他竟然恨得咬牙切齿,对判他死刑鼓掌欢呼。最后他明白了,他之所以激起那么大的民愤,是因为他所在的部门、所在的岗位太重要了,他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虽然没有亲手杀人,但他玩忽职守和不作为使假药盛行,并最终酿成了一起又一起惨案。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最后明白了,他的玩忽职守实际上就是间接杀人。他最后意味深长地说:不要以为当官是什么好“玩”的事,不负责任的结果最后很可能就是我这样的下场!
其实,做官如此,做企业也一样。相比普通与公众安全联系不紧密的普通行业,医药行业非常特殊,因为企业的产品是药,是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直接相连的药。正因为如此,该行业的企业、从业人员需要更有责任心,不能有任何疏忽和差错,必须把好每一道关,这是整个行业的责任与义务。
那么,这次事件中,长生生物干了什么事呢?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实际上是两件事的叠加:
第一件事:“百白破疫苗效价不合格”事件。
2017年10月27日被调查的“百白破疫苗效价不合格”事件被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款344万余元。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中检院《2017年国家药品抽检年报》中提及,效价测定不合格的2批次疫苗中,1批次破伤风效价和百日咳效价不符合规定,1批次百日效价不符合规定。接近中检院的一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被检测出百白破两价不合格的正是长春长生,也就是说,作为长春长生的三价联合疫苗,竟有两价均未能符合中检院的效价测定。原食药监总局发言人彼时提示,该2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
我国疫苗的批签发一直都在中检院一个单位,所以有这样一个单独出口把关,就可以将不合格的疫苗尽量挡在门外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每年,中检院都要批签发数千批疫苗,当然每年都有因不合格被拒签的,其中2015年被拒签的批次最多,高达181批,2017年包括法国赛诺菲巴斯德8批(北京青年报2017年12月中旬有报道)和后来公布的长生生物及武汉生物所的各一批(数据来源Insight 数据库),应该有10批。其中法国赛诺菲巴斯德被拒签的8批五联疫苗,长生生物和武汉生物所是百白破三联疫苗,它们应该都是因为被检测不合格才拒绝批签发。
有中检院统一检测批签发,这在确保了疫苗整体安全的情况下,也相对能将那些不合格疫苗拒之门外,而长生生物被处罚的正是这件事。一家疫苗企业,竟然将出厂不合格的药品推向了市场,这个性质当然严重,所以被处罚了,生产线也停了。根据食药监局的确认,这些疫苗虽然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但不能满足效价要求。其实,真正造成恶劣影响的并非这件事,而是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狂犬疫苗“造假”。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狂犬疫苗被发现,起因是长生生物内部生产车间老员工的实名举报。长春长生在职员工数量在1000人左右,其中生产人员约600人,这次实名举报的人便是其中一员。狂犬疫苗生产线,在出事之前已经换了两拨人,中国证券报报道中所述的述资深人士说,不清楚到底是因为内部岗位调整导致举报人利益受损进而进行举报还是有外部因素驱动。不过另外知情人士说是因为岗位调整所致。
据长春长生2015年借壳黄海机械时披露的信息,截至当年3月31日,长春长生共有员工1077人,其中72.79%的人为生产及品质管理人员,40岁以上员工占比为29.53%。借壳之前,长春长生最初是由职工参与发起设立的国有企业,后经19次股权转让以及2次增资,公司最终成为民营企业,被原来公司的高管私有化并控股。
那么,员工举报长生生物什么呢?7月15日下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显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长春长生开展飞行检查,发现该企业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
注意,国家药监局公告中称是“生产过程记录造假”。那么,什么是“生产过程记录造假”呢?根据GMP规定,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投料、人员、原辅料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记录在案,记录造假显然是生产过程中有重大违规行为,否则如实记录生产过程即可,又何必去费神造假呢?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描述,多位长生生物推广商得到的说法是,此次违规问题主要是出在狂苗生产过程中的“小罐发酵”环节。“比如,如果按照GMP规定,需要用一定规格的发酵罐进行细胞发酵,但为了提高产量,违规使用了较大规格的发酵罐进行。不过,最终结果需要监管部门认定。”
注意,上述是长生生物或了解内幕情况的人对推广商的说法,这其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字眼:为了提高产量。事情梳理到这里,应该有了初步眉目,长生生物为何在毛利率超过90%的情况下还要在生产记录中造假?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不是去提升工艺、增加产能,而是去违规操作,难道一家年营业额超过15亿,毛利超过10亿,2017年净利润高达5.6亿的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产量就急到这种程度?
原来,2015年,长春长生借壳黄海机械时,交易对手曾做业绩承诺:2015年—2017年期间的利润数不低于3亿元、4亿元、5亿元。根据长生生物披露的2015年到2017年的年报,分别是2.93亿、4.25亿和5.66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长生生物之所以要快速提高产能,很可能是因为生产线扩容速度没那么快,于是就采取了非法手段,通过违反GMP规定的方法来提高产能,从而提升业绩。
长生生物为何要和机构进行业绩对赌?根本资本市场的规则,其原因无非是为了公司上市的价格。说白了,就是长生生物在明知道自己产能无法达到业绩对赌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自身利益与机构进行了对赌,然后为了满足对赌要求违反了GMP规定增加产能以增加利润。
从这些逻辑中我们看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那颗贪婪的心!人为抬高股票估值,那不过是想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公众的安全,这种职业操守,这种道德水平,简直天良丧尽!
根据国家的相关管理要求,任何疫苗厂商生产的疫苗,每一个批次都要送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称“中检院”)进行严格检定,只有检定合格了,才能拿到批签发文件,产品才能向市场销售。而根据中国证券报援引长生生物竞争对手的话称,国家药监局现在只是收回其GMP证书而不是吊销,意味着现在初步掌握的情况还是生产记录造假,是否存在产品质量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才能下结论。
其实想想,这真是因果报应。长生生物为了达到对赌业绩要求,于是采取违反国家GMP规定要求的程序进行生产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长生生物很可能也会尽量压缩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压缩员工收入和福利,一些收入高的岗位就必然成为被争抢的对象,内部利益分配就必然会出现不公平和不平衡,而生产岗位显然是收入更高。当一位老员工对调岗不满后,于是就向国家相关部门举报了长生生物违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贪婪的欲望导致的,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现在贪心终于自己把自己给吞了。
根据最新的消息,中国最高领导人和总理都做了批示,基本原则就是: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最新的消息是,长生生物包括董事长和4名高管已经被长春公安带走依法审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