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通过实施南部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北部荒漠退耕还林、城市景观绿化、村庄绿化美化、农田防护林、绿色矿山建设等工程,全力构建充满生机的生态绿化体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吉,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眼下正值盛夏时节,北部荒漠农场主张华伟去年种植的1600亩梭梭郁郁葱葱,生长茂盛。
张华伟在北部荒漠开荒种地20多年,他告诉我们,以前,北部荒漠开荒种地比较普遍,很多农场主把梭梭林开垦成耕地,种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对北部荒漠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北部荒漠农场主张华伟:“以前我们在这开荒种地,种棉花、麦子,地越开越多,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里风沙是越来越大,空气越来越干燥,给周围的人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2017年,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张华伟主动将过去开垦的1600亩耕地,以每亩地1500元的生态补偿办法退了出来,种植了梭梭,经过一年的生长,1600亩梭梭已经有一米多高,形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北部荒漠农场主张华伟:“现在梭梭长得越来越好,环境也变好了,风沙也变小了,气候也慢慢变湿润了,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情。”
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总面积224.58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74.11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150.47万亩,主要种植胡杨、白梭梭、怪柳、琵琶柴等乔灌木及草类。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北部荒漠退耕还林,加大植树造林面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现在的北部荒漠的生态环境已经大有改善。
市北部荒漠管理站副站长钟海:“2018年春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10万亩地,2019年计划再退耕10.5万亩,通过人工种植梭梭,使荒漠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走进位于硫磺沟镇的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矸石山矿区,红叶海棠、大白杨、大叶榆等各类树木绿意盎然,长势喜人。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在硫磺沟镇开矿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曾经的矿区矸石山上堆放了60多万吨矸石,长期堆放的矸石形成了自燃现象,燃烧时排放的污染性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副总工程师訾义涛:“2007年我们刚来的时候,整个矿区只有几间低矮的平房,而且每天风沙非常大,我们出门满身都是灰尘,满脸都是被风沙打得很疼,没有任何的绿化,周围都是光秃秃的荒山。”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南部矿区综合治理的要求,今年年初,该企业先后投入960万元,将矸石山上60万吨矸石进行了彻底清理,并进行了黄土覆盖,重新种植了4.5万平米的草坪和1.1万棵各类树木,形成了底部有草坪,中间有花木、高处有乔木的立体绿化效果。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副总工程师訾义涛:“我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的要求,对整个矿区进一步地绿化,达到办公环境舒适、生活环境净化,整个矿区达到绿色矿山的要求,为国家环保事业作出我们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
硫磺沟镇是曾经的煤炭企业聚集区,这里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南部矿区的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每年动员全市机关干部、学生、武警战士等在矿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矿区的植被逐年增加。2017年以来,全面关停了14家产能30万吨以下的煤企,全力推进矿区采坑回填治理等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硫磺沟镇副镇长高一豪:“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开展矿区的生态恢复整治工作,植入高端现代的旅游企业,全域改造矿区的生态环境,造福硫磺沟镇当地的百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按照“南护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思路,大力实施“绿色崛起、美丽昌吉”绿化美化工程,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截止目前,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已达383.11万亩,全境森林覆盖率19.51%,计划到2020年,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415万亩,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昌吉市电视台 成石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昌吉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