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广州市发改委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891亿元,增长7.9%,高于全国(6.9%)和广东省(7.8%)增速。
在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全国各大城市中,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少于上海(13908.57亿元)、北京(12406.8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1.6%,占比提高至46.4%,高新产业正在进一步促进广州产业结构的优化。
与此相对应的,今年3月,广州宣布推进“IAB”计划,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广州科技创新在全国、全球的显示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是必然选择也是最佳选择
《南风窗》在之前的报道中分析过,全球的企业利润正在下滑,商业投资已经接近停滞。
在美国,制造业企业投资增长率由2012年的14.8%下降到2016年的-5.2%,而在英国是从2012年的5.9%下降至2016年的-6.6%。
国内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人口红利蓑减、要素成本上升、土地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这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
“创新驱动看广东”,广东省强调,要牢牢扭住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个核心定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不断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
作为广东省龙头城市的广州自然要把握时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完成产业结构优化。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将会带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因而,广州发展“IAB”产业,对整个珠三角的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意义。
发展新兴产业,广州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人才储备和科研能力方面,广州聚集了全省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时,广州是中国三大国际通信和互联网枢纽之一,拥有8家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以及计算能力全球领先的“天河二号”超算中心,又拥有中国电信沙溪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广州)数据中心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条件与技术支撑。
在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广州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早在2014年就在全市范围实施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办公司“零首付”;此外,广州已陆续推出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容缺登记”、商事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等一系列制度,为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交通方面,广州集合海运、航空、高铁于一体,有“内贸”与“外贸”优势兼具的港口,有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还有高铁汇聚的广州南站,加上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优势,广州离枢纽性网络城市的目标越来越近。
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
在提出“IAB”计划之后,广州先后召开了人工智能圆桌会议、信息技术发展工作座谈会与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座谈会三场高水平会议,邀请学界和相关企业的领军者为广州“IAB”计划建言献策。
在这方面,广州探索出了一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那就是引入行业巨头,形成产业集聚,再利用广州在人才、资本方面的优势,将更多发现发明转化为创新,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它对人才、技术等专业性资源的要求极高。由于这些资源大都集中在龙头企业,广州选择从引入大企业入手发展高新产业便不难理解了。
在信息技术领域,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是广州正在全力打造的价值创新价值园区之一。在这里,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复星集团、小米等20家地区总部及职能公司相继进驻,即将形成互联网总部经济高端集聚区,成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价值创新园区。
从早前阿里巴巴收购UC,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到今年3月百度在广州天河布局创新中心,广州已集齐“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三大巨头,抢占移动互联网发展领先优势。
在“IAB”计划及相关政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企业涌入广州。今年1-4月,广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730亿元,同比增长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收入为1142亿元,同比增长26.8%。
生物医药是广州”IAB“计划的领跑者,预计到2025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将实现万亿规模,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去年,产值预计40亿美元的通用(GE)生物产业园落户中新知识城;在它旁边,产值预计200亿人民币的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也已破土动工。
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带来的大项目,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向广州集聚。
短短几年间,仅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上就聚集了超过140家生物企业,这里也成为以精准医疗为特色的知名生物医药研发中心。3D打印人体皮肤、干细胞延缓衰老、基因检测预防遗传病这些“高精尖”的生物技术都诞生在生物岛上。
今年7月3日,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生物岛召开,该论坛被定位为打造聚焦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达沃斯论坛”。论坛每年一届,并将永久落户广州,是广州生物医药的新名片。
与发展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类似,广州发展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下同)行业,也是从引入行业巨头、形成产业集聚开始的。
今年三月,广州市与亚信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亚信集团将投资30亿元,在南沙区建设亚信数据全球总部以及亚信华南总部,形成5000人以上规模的信息产业服务及研发团队、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同时,亚信将在南沙建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亚信集团之外,科大讯飞、佳都科技、亿航、TCL等AI龙头企业也先后入驻广州,广州已形成了AI领域的产业集聚。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报告》,广州拥有全国7.7%的AI创业公司,成为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全国第四大人工智能创业城市。
在产业链构建完成之后,广州开始打造AI产业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将分基础资源层、人工智能技术层和人工智能应用层三个圈层搭建,推动企业由上而下延伸或由下而上拓展,让商业与技术相融合,把创新要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人才与资本
对高新技术行业来说,与技术一样重要的是人才与资本。有了人才才能保障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有了资本才能让技术落地,产生价值。为配合“IAB”计划,广州市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才与资本政策。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广州相继推出了10位“千人计划”专家的生物医药项目、广州哈佛医学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广州开发区智慧医疗合作框架协议等12个项目,吸引行业顶尖的人才与技术。
番禺区发布了“1+4”产业人才区域落地政策,区财政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经费直接用于产业领军人才资助、补贴和配套服务。
在天河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不仅可获得最高750万元支持,还能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享受优待,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在常规人才政策之外,还能凭海外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叠加享受最高20万元的扶持。
此外,黄浦区推出“美玉十条”,越秀区出台“钻石二十九条”,南沙区发布“1+1+10”产业政策体系,这些为争夺人才制定的措施正帮助广州引进和留住越来越多的人才。
在融资方面,广州正在打造风险投资之都。
过去半年内,广州接连推出了风投创投中心建设计划、中小企业科技信贷行动计划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行动计划,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科技企业孵化,推动更多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广州已集聚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私募基金机构3000多家,资金规模达6000多亿元。
今年6月17日,全国首座风投大厦——广州天河风投大厦揭牌亮相。预计到2020年,仅天河风投大厦就将集聚超百家风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2000亿元。
此外,广州的科技信贷金额已突破6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位。科技信贷已帮助6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中有79%的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
在资金与人才之外,广州市还为“IAB”行业提供了许多便利与扶持。
今年3月初,富士康位于广州增城的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被称为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10亿元人民币。
富士康将带来全球领先的第10.5代显示器、8K技术和先进的制造业经验,预计2020年广州新型显示产值将超3000亿元,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5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广州市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到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仅用了50天,从签约到正式注册实体公司仅用了19天,而从注册项目公司到正式动工建设也仅用了31天。
也就是说,这个投资额六百多亿的大项目在100天之内就完成了在广州的落地,富士康集团的创办人郭台铭将其称为“广州速度”,而《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则赞誉其为“中国速度”。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
目前,创新已成为引领广州发展的动力。据统计,2016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23家,总数4740家,增量全国第二,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新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实现产量2287套,增长31.7%;新业态发展快速,跨境电商进出口146.8亿元,增长1.2倍;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2万家,上市公司总数123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58.8%和15.7%。
今年8月2日,广州市工信委对外宣布,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广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广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一线城市。
广州市提出,力争到2019年底,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3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6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9%,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6.3%,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
在今年下半年,广州将出台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生物岛、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项目,建设10个左右价值创新园区,发展创新型经济。
据《广州市科技创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广州科技创新企业总量将达到2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以上,在干细胞、移动互联网、健康医疗等若干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全球商业投资下滑 广州靠什么成为了新财富吸引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