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刘永坦、钱其虎获2018年全国最高科技奖,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薛其昆率领清华大学实验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突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薛启昆,1963年12月生于临沂,山东大学光学系毕业,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1999年8月返回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5年,薛启昆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当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仅41岁,是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小的,2013年5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同年,薛其昆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在世界范围内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种无能量损失、无需强磁场的电子运动。
这是一项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2013年4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对薛其昆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这样的评价。
薛启昆,35岁,升职教授,41岁的院士,不同于普通人在科研上的勤奋和毅力。
薛启昆个子不高,但眼睛像火炬一样。在清华大学,他的名字比院士好7-11。早上7点进入实验室工作到晚上11点。薛启昆已经工作和睡觉20年了。
7-11起源于在日本学习时的魔鬼训练,1992年6月,薛启昆来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他的导师樱井夫要求他早上7点到实验室,工作日晚上11点离开。
起初,薛启昆因为语言障碍和艰苦的工作感到很孤独。打电话给家人的时候,他几乎哭了起来,我幼稚园的儿子接到父亲的电话,经常背诵他刚学的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薛启昆的幼稚声音鼓舞了他。他应该配得上他的家庭和祖国,他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他真的很累。有一次,他躲在厕所里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不仅把7-11抄到周末,还把它带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7-11院士不是天才,1984年向哈尔滨工业大学申请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数学仅得39分。两年后,他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申请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次只有39分的物理成绩,虽然受到了很深的打击,但他仍然坚持要参加第三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终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他花了七年的时间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业,这种坚持似乎触动了命运。在日本学习后,科学研究逐渐完善。
至于物理学,他充满激情和梦想。晚上晚些时候,当他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时,他会立即给他的同事发邮件,很难找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薛启昆以他的热情和毅力感染了他的团队。在过去的四年里,他用1000多个样品进行了试验,最终取得了成果。
薛其昆并不死板。他喜欢读小说和踢足球。虽然是个归国人,但英语总是有山东风味。我敢开口。7-11个院士喜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临沂人薛其昆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