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国际物流巨头的发展史,原来就是一部并购史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原标题:【行业观察】国际物流巨头的发展史,原来就是一部并购史

巨头,可不是一天修炼成的。

放眼四海,国际物流巨头无不是在经过标准化建设、信息技术投入夯实根基后,通过不断的进行并购来迅速扩张、强化生命的。

世界500强海航收购世界500强英迈,则是物流巨头发展的一个极致案例——两大巨头融为一个超级巨头。

实际上,此次并购的另一主角——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之一的英迈国际,其发展成长也正是凭借一路并购整合,终成世界500强。

他们本已是江湖豪强,为何还要融为一体?让我们细数一下国际物流巨头的发展史,你或许就会明白其中真谛。

英迈的并购发展史

英迈国际为全球超过1800家厂商分销产品,涵盖了世界主要的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移动设备制造商和软件发行商,公司拥有超过20万家客户,包括IT产品和服务的经销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云服务提供商等。

从其服务客户的绝对数量、分布广度、行业跨度、技术深度等等维度看,如果英迈不通过并购是根本无法实现今天的发展状态的。

话不多少,一张表来看看英迈国际到底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发展史:

英迈国际历史沿革

时间

事件

1979

Geza Czige与Lorraine Mecca夫妇共同创立Micro D, Inc;

1983

公司公开进入场外交易市场,公司代码MCRD;

1986

Ingram Industries收购Micro D, Inc.多数股权;

1989

Ingram Industries收购Micro D, Inc.剩余股权,并将其与Ingram Computer

合并形成Ingram Micro D.;

Ingram Micro D通过收购总部设在比利时的SoftEurop,进入欧洲市场;

1991

公司正式更名为Ingram Micro

1992

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分别设立机构,进入亚太市场

1993

成立Ingram Dicom公司,进入墨西哥以及中北美地区

1996

公司从Ingram Industries集团下单独拆分,并于纽约交易所上市

2000

设立第三方物流Ingram Micro Logistics

2001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娜市成立西海岸物流方案中心

2002

整合北美地区包括美国以及加拿大的运营业务

2004

收购Nimax,进入DC以及POS市场

收购Tech Pacific,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在亚洲开展业务的国际性IT分销商

2005

在纽约州的布法罗成立东海岸物流方案中心

收购总部位于美国的AVAD,进入Pro/AV市场

2006

收购SymTech Nordic AS,进入DC/POS欧洲市场

2007

收购总部位于美国的DBL,将公司业务延伸至消费性电子产品

2008

收购英国Paradigm、法国Eurequat、德国Intertrade,拓展公司DC/POS欧洲业务

2009

收购新西兰DC/POS提供商Vantex Technology Distribution Limited,企业计算方案解决提供商VAD,乌克兰数据提供商Computacenter Distribution,继续扩大公司专业的业务线

2010

收购三家企业计算领域公司:西班牙Albora Soluciones、香港Asiasoft-HK、

比利时BVBA

2012

收购中东以及非洲IT分销公司Aptec Holdings Ltd

收购移动设备生命周期服务全球领导者美国BrightPoint

收购企业计算服务商Promark Technology

2013

收购全球云服务领先提供商加拿大SoftCom, Inc.

收购美国电子商务供应链方案提供商Shipwire, Inc.,使Ingram Micro能为中小

企业市场提供低成本物流解决方案

2014

收购德国移动设备修理商Repair GmbH

收购加拿大逆向物流提供商Global Mobility Products,Ingram Micro利用其在维护以及资产回收方面的能力管理技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收购 Rollouts, Inc.一家在北美IT解决方案提供商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兴业证券研究所

如这张图表所示,英迈国际从2004年开始进入并购扩张期,这一时期几乎每一年都有并购发生;2010年之后其资本运作更是提速不少,每年都有两三笔重大收购,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英迈国际进入到了世界500强的行列,并且排名逐年上升。

在物流业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快递公司身上,通过各种资本运作和并购,完成网络建设、信息建设,从而成为服务体系完善,业务覆盖全球的巨头企业,FedEx和UPS的发展史就是最好的例证。

美国物流业巨头发展启示

资本运作

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在快递企业扩张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代初,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游说华尔街的投资银行、风投、私募股权基金,筹集到了9600万美元,购买了33架小型飞机,这创下了美国企业界有史以来单项投入资本最高的记录。

此后的1978年,联邦快递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向公众募资后,营业收入就以平均40%左右的速度开始增长。

1981年,联邦快递营业收入高居美国航空货运公司首位,超过了比它早20年进入航空货运业的竞争对手埃默里货运公司、机载货运公司等。

1983年,联邦快递年度营收达到1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创办不足10年,不靠收购或合并就达到10亿美元营业额的公司。

1985年,联邦快递在布鲁塞尔机场开设了第一个分拣中心,向欧洲市场扩张服务迈出重要一步。

美国物流业巨头发展启示

并购

美国快递巨头在国内业务积累了充分经验,并具备一定规模后,兼并收购成为他们在迅速扩张中的主要战略。

并购是快速扩张网络并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利器,美国快递巨头的发展过程中均有多项重大并购行为。这其中,有的并购主要是为了拓展网络覆盖面,例如FedEx收购吉尔科和飞虎;有的是为了提高集中度,如UPS收购Challenge Air和TNT。

借助大规模的并购,联邦快递等巨头实现了将业务延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购成为他们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要利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快递巨头逐渐将业务扩展到了美国以外的地区,国际业务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此外,并购也是这些巨头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助推器,例如快递企业并购银行,为客户提供资金链上的增值服务,UPS收购第一国际银行就是最佳例证。

美国快递物流企业主要并购情况:

企业名称

并购行为

影响

FedEx

1984年收购明尼苏达州的吉尔科快递公司

业务拓展到荷兰、英国以及阿联酋等国家

1989年收购飞虎航空

在21个国家拥有了飞行权和着陆权

2003年收购金考快印

实现后工业时代信息快递和传输的结合

2015年收购逆向物流公司Genco

预示着FedEx将加快向电商领域的进军

2016年收购TNT快递

全球四大快递巨头将变为“三足鼎立”的格局

UPS

1999年收购Challenge Air航空公司

UPS一跃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快递货运公司

2001年收购Frit集团下的加利福尼亚物流公司

使公司可按照客户要求提供整体供应链服务

2001年5月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

使UPS拥有了自己的金融部门

2003年2月收购Mail Boxes Etc

将邮件信息端点全面延伸到美国本土,更加深入社区

DHL

2002年被德国邮政获得100%股权

快递成为德国邮政4个资助运营部门之一

2003年收购美国安邦快递

DHL成为美国第三大快递服务商

2004年收购Blue Dart68%的股权

抓住了南亚次大陆市场日益增长的快递服务需求

2005年12月并购了英运物流

加强了整合后的DHL品牌

TNT

1997年澳大利亚TNT集团被荷兰邮政集团并购

新的荷兰邮政集团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

2000年TNT收购德国Schrader物流集团

向世界物流市场进军

来源:网络资料、兴业证券研究所

巨头筑起的护城河

资本与并购

快递业务的特点是面向极度分散的终端客户,并且时效性要求高,因此成功快递企业必须构建广阔覆盖的网点,并以各类运输工具对网点进行实体联接,以高效信息系统进行虚拟联接,最终形成一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并行的庞大网络。

两大快递巨头均已形成基本覆盖全球的庞大网络:

UPS

FedEx

成立时间

1907

1971

2015财年营业收入(亿美元)

583.63

474.53

服务区域

国内快递服务覆盖54个国家,目的地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美和欧洲实现全覆盖。

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均包裹量

1275万(按365天计)

768万(2015财年,按365天计)

运力(飞机)

自有237架,租用305架

656架

运力(车辆)

10.3万辆,包括6000余辆替代型能源汽车

4.98万辆

运营机构

1990个运营机构

Express部门:53000个投递点

4889个UPS商店

Ground部门:547个运营结构,33个枢纽

1003个客户服务中心

Freight部门:约370个服务中心、6.5万辆车

10443家特许经营店

Office部门:约1800个客户中心

38300个投递点

超过19000个取货点

全球员工

43.5万人

34万人

来源:公司网站、兴业证券研究所

这也就是为何联邦快递、UPS这样的企业进行资本并购“军备竞赛”的根本缘故。

从资本开支看,2014年,FedEx和UPS的投入网络建设、运力和信息技术的资金分别高达35亿美元和23亿美元。而且这种规模的投入并非短期现象,最近十年,FedEx每年的资本开支占收入比重高达8%到9%;UPS稍低一些,但占比也在5-6%左右。

正是这巨额资本投入和并购构筑庞大网络,推高了全球物流行业的进入壁垒,使后来者望而生畏。

来源:公司公告、兴业证券研究所

还有一点,很值得中国物流企业学习借鉴的是联邦快递、UPS在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网络效率的做法。

早在 1986-1991年 UPS就投资 15亿美元建设信息系统,之后 5年又投入 32亿美元进行完善和升级。FedEx一直是业内首先使用新信息技术的快递企业,如激光条码、扫描仪,无线掌上电脑等。

当前,两巨头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均超过3亿美元。1999年开始,两快递巨头进入信息技术和运营效率改进的高投入期,随之而来的便是单人单日业务量和ROE水平的提升。

来源:Bloomberg、兴业证券研究所

国际物流巨头已经进入新的时代,随着海航物流收购英迈,一个超级巨头就此产生了。

说到这,各位看官就应该能明白,海航集团为何要砸下60亿美金收购英迈国际了吧!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行业观察】国际物流巨头的发展史,原来就是一部并购史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