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拼购、淘宝特价版被指对标拼多多 消费升级变成了消费分级?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原标题:京东拼购、淘宝特价版被指对标拼多多 消费升级变成了消费分级?

拼多多的炽手可热、淘宝推出特价版、京东拼购被重新重视,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全民消费升级前,先要面临的是消费分级。

近段时间,是否隔三差五就能收到亲朋好友让你帮忙砍价的微信链接?而在不好推脱,工作也不是很忙,友情帮忙坎价之后,你是否自己又发起了一轮砍价?这款在微信和朋友圈近乎病毒式传播的链接来自拼多多。商品砍价0元得还包邮、拼团9.9包邮商品sku数不胜数,拼多多在一片消费升级的呼声中,硬是凭借生猛的闯劲儿逆势生长,快速成长为让阿里、京东都警惕的所在。

近日,阿里推出淘宝特价版,而这被认为是当年被淘汰到边缘地位的淘宝聚划算的翻版。随后又曝出京东在为其上线多年但一直不那么重视的“京东拼购”造势的消息,据了解,近日,京东APP和微信端首页显眼位置都给“拼购”留了空,并且“京东拼购” 面向零售全类目,启动1%佣金招商来吸引商家入驻。淘宝和京东的动作都被解读是剑指拼多多,而这场从消费升级转战到消费降级的战役已经开动,也许在实现消费升级之前,消费分级是我们必须要跨过的一个坎儿。

拼多多的疯狂让京东没面子,淘宝慌神了?

拼多多2015年9月上线,到2017年10月,日订单量跨过千万,月GMV跨过100亿。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拼多多也实现了年GMV过千亿。有人做了统计,电商平台年GMV从0到超千亿,淘宝用了5年,京东花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而拼多多只用了2年多。

而今年年初有消息爆料,拼多多月峰值GMV已过400亿。而2018年拼多多的GMV目标是冲击5000亿。

目前,据京东2017年财报数据披露的全年GMV1.3万亿估算,其月GMV大约是1100亿,拼多多当下的月GMV相当于超过了1/3个京东。而实际上,拼多多的客单价应该是远远低于京东,有人士估计是拼多多客单价只有京东的1/10,所以实际上拼多多的订单量已超过了京东。2016年的12月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一眨眼的功夫,DAU和日订单量都超过了京东。

而让京东恐惧的还不只是订单量,拼多多的增速才是更有杀伤力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初拼多多GMV仅为20亿,但是2017年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100亿。一年时间增长400%,按这个增速,拼多多在2019年超越京东是大概率事件。

而对于京东和拼多多,背后都站着腾讯。2016年6月,拼多多B轮融资1.1亿美金,创下了近年国内电商界B轮融资额新高,而这份名单里有腾讯。虽然腾讯当时只是把拼多多纳入其“双百计划”,给与拼多多是资源,并没拿钱。而在2017年8月,也许已经看到拼多多价值的腾讯拿出了真金白银给拼多多输血。而腾讯战略投资京东更早,在2014年。除了给钱,当时腾讯专门在微信上给京东留了一个入口,尽全力给京东导流。然而历经4年,GMV不过700亿,而拼多多没有一个接口。可以说京东在社交电商方面完败,并且它又不会创新,和蘑菇街推出的微选也是不咸不淡。

这样京东难免又多一层尴尬,不急眼也不行了。早前坊间还有消息传出,京东内部专门成立了“打多办”。

而除了GMV,从用户数来看,拼多多用户规模3亿,和京东差不多一个量级。淘宝用户规模6亿。

用户数量不足为惧,还要看“变现”能力。

令淘宝焦虑的是,拼多多的3亿用户并非全部是“存量市场”以外的新增用户,拼多多的用户与淘宝有高度重叠:据调研机构Questmobile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在卸载淘宝的用户中,有50.3%均流向了拼多多。而卸载拼多多的用户有78.3%流向淘宝。拼多多崛起,无疑对淘宝将造成巨大威胁,阿里怎么可能放任不管?

在网购领域,拼多多能截胡出乎很多人意料,背后也有微信支付带来的流量红利。2014年底,微信支付通过春节发红包取得了大量用户,甚至超越了支付宝。从那一刻起,大量此前未通过淘宝和支付宝网购的人,通过微信零钱包接触了网购。而后,拼多多在微信的爆发也让更多的人通过微信的接口开始了网购生涯,特别是一些四五线城市或乡村的人,这其中包括家庭里的更注重性价比的父母长辈占多数。特别是拼多多拼团这种并不算新颖的做法就带来了可怕的用户裂变。

有人士指出:“微信真实用户有8亿多,不识字的和抱在手里的小孩子除外,基本上算是全民覆盖了,而支付宝用户是4.7亿,中间差的5亿就是拼多多的用户。”

拼多多目前年活用户已经超6亿,估值被认为超100亿美金。在疯狂增长的同时,拼多多2017年下半年也在不断提高对商户进驻的门槛,提高商品品质和用户体验。而这个思路跟曾经的淘宝何其相似,淘宝迎接消费升级孵化出了天猫,已经有成功的模板了先例,拼多多照抄简单得多。而且,拼多多玩社交电商,已经比较成功,这样不只是淘宝的份额受威胁,天猫的市场份额也将受到拼多多的挤压。

为什么拼多多能成功薅取流量羊毛

如果只说拼多多是腾讯的投资方,腾讯就尽全力为其导流也并不完全准确。要知道,此前封杀过的新世相天使轮是腾讯投的、小黑裙作为腾讯双百计划的一员也被腾讯封杀。所以说,微信对各种薅羊毛行为其实监管地非常严,特别是“诱导分享”是微信打击的重点。

而拼多多也被封杀过,在2015-2016年,一元夺宝还“合法”,拼多多利用这个带来了千万级用户。在2016年拼多多发起的一分钱抢红包活动,拿0.1元/粉丝的成本薅了微信1亿粉丝量,这是其最疯狂的时候。但好景不长,很快被微信封杀。

然而,拼多多依旧锲而不舍,除了继续与腾讯游说拉拢投资外,据称黄峥专门从微信团队里挖了不少人,这些人最了解微信内部条款,知道“漏洞”在哪儿,“知道怎么玩不犯规”。

除了微信的流量,拼多多还擅于用硬件导流。有消息称,OPPO、vivo背后的老大段永平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而借助于OV在中国的大量用户,并且OV这几年将触角已经抵达 四五线乃至乡镇级别,而这些地方正是网购流量增长的新一极,因为低价产品对这些人 有极大的吸引力。OV手机预装拼多多APP,而用上OV手机的人也率先用拼多多接触了网购,为拼多多带来了这一波人口红利。

而对于腾讯来说,早期封杀拼多多的时候,拼多多还不太成气候。当时多次有人上门让腾讯投资,腾讯似乎都看不上。而当拼多多有了一定用户后,腾讯开始“挂心”了。尤其是眼下,拼多多可以让微信支付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使用,牵制支付宝。同时,一手握京东可满足“消费升级”,一手握拼多多“消费降级”两张互补王牌,让腾讯有了对抗天猫和淘宝的筹码,腾讯怎么会放过在电商领域狙击阿里的机会?

阿里京东胜算大吗?

淘宝此次祭出特价版,让人想到当年的聚划算。在2016年12月,聚划算被阿里并入天猫。合并后,聚划算地位急剧下降。而一众有赖于聚划算引流的中小商家哭成一片——聚划算是中小卖家的刷单“利器”,无数的9.9元包邮商品为淘宝和商家吸引了大量流量,当新用户的增长逐渐触顶“天花板”,流量红利期已过成为事实。

而阿里需要提高流量价值最大化,就需要提高平台单位流量的价值。但是有聚划算存在,流量进来都冲着低价去了,花“高”价钱买广告做活动的商家商品没有一点优势。此外,消费升级呼声越来越大,聚划算的存在会让消费者对淘宝的整体印象仍停留在“廉价”的层面,阿里为了迎合大趋势,并且当时在低价领域淘宝一时还没有看的上眼的对手,所以,综合考量,阿里砍掉了聚划算。

而此次“特价版淘宝APP”,专搞9.9包邮,也是无奈的抉择。但是淘宝特价版作为一个独立的APP,流量来源是个大问题。如果淘宝给其导流,那流量都去低价淘宝了,对淘宝和天猫的打击不可谓不小。

而且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实在太猛,有媒体评论“用户可以一天不打开淘宝,但用户不会一分钟不微信在线,谁都不能确定下一秒会不会有人甩来链接让你帮忙砍价,这种强社交属性简直‘有毒’”。

而且,在拼多多低佣金、高转化率的攻势下,中小商家会掉头找阿里的概率不大,特别是阿里没有流量来源的情况下。而且,不少网购一族手机里已经有天猫、淘宝,支付宝,现在再加一个特价版淘宝,想想就有点累。

京东拼购方面强调,拼购并不会做成类似京东的平台,可理解为一个营销产品。也就是一个导流的工具,与拼多多来争夺相同的用户群体。据悉,“京东拼购”产品将借助腾讯的社交生态进行运作。入驻商家可享受微信、手机 QQ 等社交传播,活动以及商品链接均可在朋友圈展示。

除了发力“京东拼购”,还在2018年1月与做社交电商的美丽联合集团宣布,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蘑菇街团队的社交与分享基因,对于京东涉足社交电商或许有所帮助,也是京东看到拼多多背靠微信快速崛起后,抢先发力微信电商生态的又一步棋。

但是,京东拼购和拼多多目前状态显然是腾讯卧榻的“两虎相争”,在越来越血腥的争夺中,腾讯或许也会做出一些取舍和选择。有人称,现在拼多多的价值对于腾讯来说已经大于京东,因为拼多多对阿里的威胁更大。所以,京东的胜算有多大真不好说。

写在后面:阿里没有想到,在自己高呼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冷不丁被拼多多抄了后方大本营,而京东本来就一直代表“消费升级”,想要扩大用户的它绝不能放弃“低端市场”,也需要在社交电商方面给“腾讯爸爸”更好的交代。所以,这场消费升级到消费分级的仗一定要打的,而对于阿里来说,新零售下半场,其面对的压力来自于腾讯京东拼多多为首的社交电商,另外还面临腾讯、永辉、家乐福、海澜之家、步步高等线下的压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京东拼购、淘宝特价版被指对标拼多多 消费升级变成了消费分级?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